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文化教育  >> 正文

厦大迎新季:青春的集结号 吹响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厦视新闻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8月28日是厦门大学迎新的第一天,来自五湖四海的13000多名新生陆续抵达学校报到,开启人生新篇章,我们一起去看看。

厦大新生 伊诺:你好,我是来自伊朗的伊诺,我是2024年级的新学生,我专业是考古学。

厦大新生 靳正:我是山西来的,今年19岁,读的是经济学院,全家都很激动,我们5个人(一起来的)。

厦大新生家长 王先生:希望他在这边学到真本领,学会以后人生路上能够陪伴自己一生的好的品格。

厦大新生 林思睿:(老家)龙岩有豆腐干,还有泡鸭爪还挺出名的,带来想让舍友尝一尝。

厦大新生 周彬彬:我带了长沙的一些特产,厦门口味很清淡,我就带了一些我们湖南的口味很重的东西,辣的东西。

厦大新生 伊力达尔:我是维吾尔族,(带来)我们本民族的少数民族的服饰,让大家也看看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元的地方。

记者 张月梅:我身后就是各个学院的报到摊位,大家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新家”。这里不仅可以认领资料、了解宿舍和教学楼等基本信息,还有学长学姐展示十八般武艺,唱歌、拍照、摄影打卡……各种精彩的活动迎接新生。

厦大新生 鲜佳颖:帮忙搬行李的学长学姐,还有一些学校职工人员都很好。

厦大新生 陈妍宇:我觉得厦门大学首先风景很好,然后对学生的关怀也做得很好,(希望)在自己专业的基础上能够有更加深的研究。

厦大新生 张雨欣:我是从河南过来的学生,来电影学院报到,它的师资力量也非常吸引我,同时我也很喜欢厦门这个城市。

厦门大学电影学院辅导员 于洪泽:我们设立了一个新生寄语的拍摄地,比较符合我们电影学院的特色,我们会营造一个电影开场的氛围,学生录下他们想说的话,在以后的重大活动或者毕业典礼当中,我们把它剪成视频,作为礼物。( 来源: 厦视新闻

相关新闻
13000名厦门大学新生,今起陆续报道

今天(8月28日)是厦门大学迎新第一天,13000多名新生陆续到校报到,其中本科生5000余人、研究生8000余人。在学院报到摊位上,不仅有志愿者帮助新生注册报到、认领材料、了解校园基本情况,还有学长学姐唱歌表演,活跃现场氛围。为方便学生注册报到,学校在火车站、机场等迎新点迎...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唐永红:许多台湾年轻人已不识孙中山、岳飞

据中国台湾网报道“‘台独史观’造成台湾年轻人历史记忆混淆、国家认同扭曲与统一意愿弱化,也导致两岸青年在交流上产生隔阂,引发两岸民意对抗。必须反对和遏制‘台独史观’的建构。”   17日,以“铸牢民族认同 共促民族复兴”为主题的2024年两岸关系研讨会在山东青岛开幕,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唐永红在会上进行以“‘台独史观’的建构方式、危害程度与反制路...

“显眼”的是锦旗 不变的是认可与敬意

□温国鹏    “大学路派出所——厦门大学掌管丢手机的神”,7月28日,因帮助报警人宋同学找回遗失的手机,大学路派出所收到了一面“显眼包”锦旗。独特又接地气的锦旗,让民警忍俊不禁。(7月30日《海峡导报》)   的确,相对于“出警迅速,为民解忧”之类的传统用词,“掌管丢手机的神”确实很炸裂,难怪会成为“显眼包”。   对于年轻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喜欢...

陈嘉庚先生的印章

今年是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作为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倾资办学,为民族教育作出了卓越贡献。7月31日的《来去厦门》,我们就去看一枚陪伴了先生40多年的印章。 记者 杨弘:看到这枚印章的时候,我都会想嘉庚先生,当年用它盖下自己名字的时候,都怀着什么样的心情。 陈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