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文化教育  >> 正文

“AI时代的口语传播——第四届海峡两岸口语传播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召开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2024年6月29日,第四届海峡两岸口语传播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召开。本届研讨会以“AI时代的口语传播”为主题,来自海内外五十多所高校和媒体单位的两百余位专家学者、口语传播从业者及青年学子齐聚鹭岛,共思共论AI时代口语传播的新趋势、新挑战和新机遇。此次研讨会由厦门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联合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厦门大学电影学院、台湾世新大学口语传播暨社群媒体学系主办,中国新闻史学会台湾与海外华文传媒专业委员会、华夏文化促进会传播研究专业委员会、厦门大学中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冠声(厦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

开幕式由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曾铮主持,厦门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国家监委驻厦门大学监察专员全海,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林升栋,厦门大学电影学院党委书记林公明分别致辞。开幕式后,厦门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发布年度项目《播音员铁城口述史与当代中国特色口语传播理论探究》。冠声(厦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CEO杜远智作为项目代表发言。著名播音员、朗诵艺术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播音主持委员会常务副会长铁城送上寄语。

主旨发言由厦门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罗幸教授主持。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代传播》主编隋岩在发言中表示,在口语传播的符号世界中,自然化和普遍化机制的共同运作是意义生产机制的关键。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而且渗透在日常话语与日常思维中,成为一种认知方式与思维方式,也是自然化机制的精髓。普遍化机制则通过换喻和元语言的转换得以实现。借助于自然化和普遍化的符号传播机制,新的意义得以建构,关系与世界得以言说。

随后香港浸会大学教授、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荣休教授、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客座教授、国际期刊《全球媒体与传播》主编Daya Thussu(达雅. 屠苏)发言,他说到多极世界中的国际传播,应该从当下的语境谈起,也就是国际传播情势正在发生何种变化。在他看来,这其中最重要的改变,是过去二十年来中国的非凡崛起。一个特别突出的例子是“一带一路”倡议,而数字化是“一带一路”建设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多极的世界需要多元的跨学科的知识。因此,我们需要建构一个新的理论框架去讨论新出现的复杂议题,比如AI将对全球传播产生的影响。

荷兰乌特勒支大学教授、法学专家、语言学博士Paul van den Hoven(保罗. 霍芬)在发言中指出,语艺修辞学中的比较是人们认知世界的手段之一,目前也应用于AI文本生成系统中。通过研究发现,人工智能程序非常擅长根据比较结构生成段落文本,从大量输入的材料中提取结构正是人工智能程序所擅长的。但比较相关性的问题是人工智能的弱点。通过和已有的人工智能进行上述的互动研究,Paul教授认为人工智能为修辞理论的发展和模型测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工具,而修辞理论也为人工智能研发人员的算法开发与优化提供了启发。

台湾世新大学传播博士学程教授、口语传播暨社群媒体系教授、央视《海峡两岸》特约评论员、中华青雁和平教育基金会总顾问游梓翔在发言中表示,AI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口语传播在传播理论、传播教育、传播伦理等方面带来了全新挑战。AI创造的“类人类”和“拟人格”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人类传播的定义。同时,AI的广泛应用深刻的影响了传播教学,如何合理引入AI成为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此外,AI的引入也引发了传播伦理问题,特别是涉及内容创作的道德与法律争议。因此,在AI时代,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传播伦理,并为相关研究与教学提供新的指引。

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厦门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厦门理工学院时尚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厦门理工学院原副校长赵振祥教授表示,目前AI技术与口语传播的结合不断“下沉”,数字鸿沟与智慧鸿沟已被填平,思想和智慧正在被众声喧哗所淹没,被平庸所淹没。从人类社会驯化AI,到AI驯化人类社会,人类社会即将进入的是一个“全智时代”还是“失智时代”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副教授、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北京市语言学会朗诵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岗位培训教材”编写组成员王宇红围绕AI这面“镜”,指出主流媒体的播音员和主持人不得不面临着身份重构、技术嵌入、流程再造的挑战。她从吴郁教授的职业生涯回顾出发,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回顾中国播音主持事业发展的关键事件和节点,探寻人文价值和人本精神对播音主持和口语传播的意义与价值所在。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符号传播研究委员会副主任林升栋指出,人工智能可以低成本、高效率地赋能国际传播中的口语翻译。然而,口语本身隐藏着很多秘密。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不是词对词,句对句,段对段的简单对应。每一个词的背后是一个语义网络。目前的AI还难以破解这一困境,人类智慧仍将发挥独特的作用。

本届研讨会围绕“口语传播本土化与全球化视野”、“媒介技术与口语传播”、“区域文化与口语传播”、“海峡两岸口语传播人才培养与媒介实践”等议题,设置了七个分论坛,来自马来西亚国立大学、台湾世新大学、澳门大学、厦门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高校和辽宁广播电视台、四川广播电台等媒体机构的学界业界同仁及青年学子在会上宣读论文,展示了口语传播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此次研讨会有益于推进国内外学者对AI时代口语传播领域的研究,为口语传播领域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在促进海峡两岸口语传播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厦庇五洲客,门纳万顷涛。厦门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以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海外华文传媒及影像传播研究、中外新闻传播交流史研究、泛媒体化与跨文化传播交流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向,依托厦门大学跨学科平台,致力于以创新模式汇聚全球顶尖人才和资源,打造集理论研究、智库建设、实践探索、人才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成为服务国家、辐射全球的国际传播创新高地,为新时代国际传播赋能,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贡献厦大智慧和力量。(厦国传)

相关新闻
厦门大学举行2024届毕业典礼,校长寄语要以“跨界思维”自我超越

台海网6月29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梁静 通讯员 欧阳桂莲)从昨天上午开始,厦门大学在思明校区和翔安校区连开三场2024届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为万余名毕业生举行拨穗正冠的青春加冕礼。转身之间,又一批厦大学子变成了最年轻的厦大校友。   昨天上午,在厦大建南大礼堂,厦大校长张宗益给毕业生上了最后一课。他围绕“ AI 时代思维进化的先行者”的主题展开,寄...

厦门大学艺术学院举办何专连花鸟画作品展

台海网6月27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蔡嘉雯 许茵茵 文/图)6月25日,“脉脉花香意,悠悠故土情—何专连花鸟画作品展”在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陈列馆拉开帷幕。本次展览由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厦门大学艺术学院主办,厦门美术家协会、福建省美协工笔画艺委会、福建省美协花鸟画艺委会协办,展...

打造标杆做强做大国际医疗业务

台海网6月19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李方芳 通讯员 刘云芳)2024年是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简称“厦心”)整体搬迁5周年。近日,厦心国际医疗中心正式揭牌,在高质量发展和国际化进程上又迈出坚实的一步。中心的成立对厦门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著名心血管专家、世界第一个心脏支架发明者、厦门市荣誉市民...

全国首笔公开的海草床蓝碳意向认购在厦门大学成功签约

厦门大学BLUE-CARE项目组在野外开展海草床蓝碳监测工作。 7日,全国首笔公开的海草床蓝碳意向认购在厦门大学成功签约,全国第二笔盐沼蓝碳意向认购同步签约。 当天,腾讯碳中和实验室和广西儒艮保护区举行海草床生态修复项目蓝碳生态系统碳汇意向认购签约仪式。根据签约内容,儒艮...

“医”心守护“音”爱而来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举办多学科联合义诊及亲子交响音乐会

医院精心组织多学科专家义诊为儿童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帮助,还邀请厦门大学交响乐团为孩子们献上了美妙的音乐演出 医院精心组织多学科专家义诊为儿童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帮助,还邀请厦门大学交响乐团为孩子们献上了美妙的音乐演出  台海网6月3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昌利君 通讯员 陈雯 王思佳文/图) “孩子年初在这里进行了肝脏移植,听说今天有义诊,我们特地赶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