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带孩子搓汤圆
台海网2月20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林芯谊 通讯员 郭珏莹 连剑通 杜勤国/文 厦门实验小学集美分校(厦门市集美区灌口小学)供图
灌口风景湖畔,坐落着一所百年老校——厦门实验小学集美分校(以下简称“灌口小学”),其前身为始建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的凤山书院,至今已有270多年的历史了。如今,该校已是集美区灌口片区学生数最多的小学,在校生数达2504人。
多年来,灌口小学高度重视家校协同发展的力量。在灌口小学党总支书记杜勤国看来,教育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的使命,在同等条件下,家长的支持度是促进教育的关键因素。
家校协同需要学校牵头,构筑家校沟通的桥梁。校长孙仙伟说:“我们着力打造教师用心、学生开心、家长安心、社会放心的‘四心’校园。”
温情常在 年味里的家校协作
农历新年前夕,喜庆的中国红妆点了灌口小学的校园,和谐的家校协作之风温暖了师生与家长。寒假开始的前一天,一年段的学生在走廊上整齐地排着队,兴奋地等待着参与无纸化测评。让“测试”也能变成学生的期待,学校自有锦囊妙计。
灌口小学将无纸化测评办成了游园活动。学校创设了“过个传统年”的趣味情景,每间教室都有学生亲手创作的年味装饰,测评当日学生可以根据喜好,身着唐装、马面裙、飞鱼服等传统服饰“闯关答题”,而后还能“集福”兑换礼品。16个测评项目从“德智体美劳”五大领域出发,覆盖了九门学科内容、融学科知识于传统文化情境之中,在沉浸式的体验中,测评学生学科知识运用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更让孩子们惊喜的是,测评的评委里有自己的父母。灌口小学一年段段长苏小豫说:“低段的学生测评时难免产生紧张情绪,家长的出现能提供正向的情绪支持,家长也能更深入地参与孩子的成长。”今年,学校邀请96名家长加入评审团,在游园前几日线上、线下同步培训,为的是确保测评的公平公正。
中、高年段的教室里,欢声笑语不断,家长和孩子一起装扮教室,剪窗花、做灯笼、写新年寄语,家长还手把手带着孩子搓汤圆、包饺子。在周边社区,学校组织学生代表入户送温暖,在家长志愿者的带领下,采摘组学生到劳动基地采摘蔬菜,采购组学生前往爱心屋购买米和油,同党员教师和社区工作者一起为困难家庭送上祝福。
让爱有声 合力解码青春期难题
进入小学阶段,家长们明显感觉亲子活动少了许多,和孩子之间也有了距离,总是“爱在心口难开”,对于高年段的家长而言更甚。因此,灌口小学在创新常态化家校活动的同时,坚持对家校协同进行分阶段、长程化设计,搭建亲子沟通的桥梁。校长孙仙伟认为,不同学段的孩子需求不同,协同教育的目标也有别。低段的家长需要用陪伴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中段的家长需要“抓大放小”协助孩子在“放手”中独立,高段的家长则需要理解孩子,用支持与沟通为青春期的少年打造安全的心理空间。
1月1日,学校特意为六年级家长和孩子们组织了一场“冬季亲子长跑”,家长们走进校园,和孩子、老师共同完成约1.1公里的“长跑”。鸣枪开跑前,学校准备了“亲子悄悄话”“爱的表白”“爱的拥抱”等热身活动,在冬日里暖身更暖心。亲子长跑的后半程,家长和孩子彼此鼓励,即使体力不支也用快走完成了全程。虽然,活动开始前,许多亲子一句话都不和彼此说,但在长跑结束后,老师们看见有的孩子亲昵地搂着父母,有说有笑。
切身参与让家长体会到了家校协同的力量,老师们常收到家长们充满感激的信息。其中,有家长感叹道:“感恩我的孩子是在这样温暖的大家庭里成长,希望未来还能有更多的机会和孩子互动,让家和学校一同守护孩子们成长。”
学校名片
厦门实验小学集美分校,又名厦门市集美区灌口小学。2006年8月,在市、区、镇各级政府的支持下,集美区教育局与福建省厦门实验小学签订“高位嫁接”合作办学协议。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德育实验校”“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福建省文明校园”“福建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校”“福建省农村示范小学”等综合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