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至10日,“2023新时代高校数学教学改革与创新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厦门举办。
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马志明院士,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西安交通大学徐宗本院士,相关教指委委员,以及来自全国近300所高校的700余位专家学者和教师代表到场参会。
马志明以“从香农信息论到熵中心极限定理”为题深入介绍了香农信息与数学的关系,并指出未来信息通信领域对数学提出了诸多挑战,及未来信息通信与数学交叉的理论突破机会。
徐宗本以“线性代数中的一些数学思想和应用实例”为题,传授基础知识在前沿科技领域中的重要应用。
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教授李若在题为“北太天元·逆数而行”的报告中,分享了国产基础计算软件北太天元的研发历程与思考。
同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教授徐建平介绍了“新时代大学工科数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回顾了同济版《高等数学》教材的发展历程,针对新时代大学工科数学教学的核心问题和转变提出了相关举措。
江苏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主任、南京大学教授秦厚荣分享了“数学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包括人才培养的路径、理念和保障机制的创新,提出在教学改革中构建新型课程体系、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重构学生评价机制,进而实现课内课外全方位、本科阶段全过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孙洪祥讲述了“如何做一位优秀的数学老师”,提出时代呼唤着优秀教师,并从如何上好一堂课、如何建好一门课、如何编好一本教材三方面,结合教学中的具体案例帮助广大数学教师明确努力方向,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复旦大学教授张军平以“人工智能大模型下的数学教学与思考”为题,从大模型的简要介绍与现阶段应用进展切入,阐释人工智能对数学教学的影响和积极意义,以及数学统计理论对人工智能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国家级教学名师、广州大学教授曹广福的报告题目为“大学数学教材建设与课堂教学”,从教材改革的重点、课堂教学的本质和课堂教学的实施三个方面深度剖析,指出应注重数学思想、强化数学应用,提出“问题是课堂的核心、思想是课堂的灵魂”,并分享了课题式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
国家级教学名师、厦门大学教授林亚南分享了“一流课程建设的若干思考”,从课程、教材、教法、慕课、队伍五个方面,以厦门大学“高等代数”课程组为例,介绍了一流课程建设的经验,并指出要充分认识课程和教材的重要地位。
研讨会共设置了四个分会场,围绕“数学及交叉学科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十四五’期间高校数学与统计学类一流课程教材建设”“面向‘四新’建设的大学数学教学改革”“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材融合的创新与实践”等专题,遴选邀请27场分会报告。报告内容全面、代表性好,交流研讨充分。
研讨会设置了论文书面交流专区,张贴拟收录的100余篇教改论文。与会代表及论文作者现场交流论文内容及心得,形成了良好的研究氛围。
本届研讨会内容丰富、报告精彩、研讨深入,为广大高校数学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对推进“十四五”期间高校数学与统计学类课程教学改革与高质量人才培养发挥了积极作用。
此次研讨会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统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大学数学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厦门大学承办。(来源:东南网 记者 刘玮 通讯员 杜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