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集团
湖里实小的“二宝”
背后:集团化办学模式让好学校越来越多
两年前,湖里实验小学有了“二宝”——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挂上“厦门市湖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附小校区”的牌子。
湖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以湖里实验小学为龙头学校,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成为湖里实小教育集团的一个校区。
这是湖里区首个教育集团,不过,它成立时,一度让不少人疑惑:这是教育要产业化了吗?
这是误解。事实上,湖里区成立教育集团的想法很单纯:老百姓都想在家门口上名校,但是,现实还是有些落差,还是有些学校无法达到要求。如果沿用现在的办学模式,普通学校要在短时间实现蜕变,不借助外力,是不大可能的。
湖里区成立教育集团目的就是为了加快家门口学校成为好学校的进度,以优质品牌学校为领头组建办学集团,带动区域内普通学校和新建学校共同发展,增加优质教育资源总量。用大白话说,就是把优质学校好的办学经验和管理模式,复制“移植”到集团里的普通学校,让高品质学校遍地开花,让更多孩子享受优质教育。
半年后,湖里区更多学校和湖里实验小学一样,有了“二宝” ,不过,“家庭”组织不一样——湖里区的教育集团分为两类:一类是组建“核心校+提升校”集团化办学模式,除了湖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还有厦门金安教育集团“金安小学+吕岭小学”;湖里中心小学教育集团“湖里中心小学+东渡第二小学”;华昌教育集团“华昌小学+天安小学”。第二类是“核心校+新校”集团化办学模式,金尚教育集团“金尚中学+尚文实验学校”和南山教育集团“厦门第三中学+南山实验学校”,就是这类性质。
当然,教育集团并不是湖里的首创,但是,现在看来,湖里区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创办路径和模式,例如,只设一个总校长,总校长被赋予很多办学自主权,包括人事、财务;总校长有调配集团学校老师人事权利,只要报区教育局备案就可以。
换句话说,湖里的教育集团有别于常见的小片区管理模式,小片区管理是隔着学校校门进行各种交流,但是,教育集团相当于“拆”了学校墙壁,让集团里的学校无缝对接。
湖里实验小学校长汤丽莹说,这一“拆”,也“拆除”了家长的焦虑——以前湖里实小溢出生源派往附小,不少家长有顾虑。
当然,这不仅是挂上湖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的牌子,汤丽莹说,两个校区的师资、课程、教研、活动、评价等,会作为一个整体来开展工作。
湖里区教育局说,两所学校不可能完全一样,我们主张学校的办学特色还应该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学位是为了解决“有学上”,教育集团最终是为了解决“上好学”。
民办校提质
“单刀赴会”的德育主任
背后:公办民办学校“1+N”结对
两年前,厦门三中德育主任林志坚走进金尚路林后社的湖里区博林民办学校(简称“博林学校”)——在博林学校和厦门三中建立结对关系,林志坚被派到博林学校,代表学校为民办校“把脉开方”。
林志坚是湖里区当年派出帮扶的八位中层干部之一,每所民办学校一位。当年,湖里区启动民办学校提质工程——采用公办民办学校“1+N”帮扶模式,区教育局从公办学校指派一名中层以上干部到民办学校蹲点帮扶。
这里有个背景,由于历史原因,湖里区的民办学校基本上都是“老破小”,与此同时,湖里区有不少城乡接合部,房租相对便宜,因此在这些民办校里,聚集一大批外来人口,这两个因素叠加,对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个挑战。
湖里区认为,在民办校学习的外来娃,都是同一片蓝天下的孩子,也要尽可能让他们接受好的教育。
此次民办校提质工程,是亲密型帮扶——公办学校在日常管理、教育教学、教育资源等方面给予民办学校全方位的扶持。在博林学校,对于林志坚,起初,有的老师有点紧张:“他是不是来挑刺的?”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他们终于放下心来:“林老师是真心来帮我们的!”
在林志坚等人出发到民办学校驻点时,有人形容他们是“单刀赴会”,事实上,他们背后有强大支撑。
以林志坚为例,他每周回学校向校长汇报博林学校的近况,探讨学校管理问题。两校的亲密无间已经渗透到方方面面:三中老师到博林学校开展同课异构,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校本教研、名师授课等活动,同时,加强对博林学校常规检查和听课学习以及教案作业检查等。开学初,三中的军训团队免费为博林学校新生开展军训拓展活动,甚至三中食堂的师傅对博林学校食堂的师傅都进行了手把手培训……
现在看来,这轮公办民办学校结对还有一个好处,公办学校联络人为民办学校带去了资源。林志坚时任湖里区政协委员、民盟厦门三中支部主委。他利用自己的资源和平台,帮博林学校解决了几个难题,比如说,隔壁民宅天台上有间废弃的铁皮房,有安全隐患,被顺利拆除。
更多的支持力量源源不断加入这所民办学校:湖里区市政园林局与学校共建,在操场边种下黄花槐等树木;共建单位民盟厦门市委会近期帮助改造教室灯光;湖里消防大队和枋湖社区分别为学校派来消防教官、送来灭火器……
公办民办学校“1+N”结对,把民办学校办出新高度。与此同时,湖里区还通过民办学校年检、绩效考核、小片区管理、公民办结对等创新举措,促进民办学校优胜劣汰和转型升级,缩小公办民办学校之间的差距。现在,湖里区已有7所民办学校已全面提升办学条件,6所民办学校升级为一级民办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