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文化教育  >> 正文

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推广分享会在厦举办 厦门教育成果屡获全国最高奖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梁静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台海网12月9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梁静 通讯员 曾娟 傅春榕 文/图)12月7日,2023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推广分享会在厦门双十中学开幕。会议以“聚焦提质增效,促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要将基础教育阶段的国家级教学获奖成果更有效地“推出去”“用起来”,发挥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在教学改革、实践、研究中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助力基础教育教学实现高质量发展。

  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我国基础教育教学领域的最高荣誉,代表着各级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成果的最高水平。该奖项每四年评选一届,2014年、2018年、2022年分别开展了三届评奖活动,共评出1439项获奖成果。

  2014年首届评选,福建省获二等奖6项,其中厦门独立完成2项、合作2项;2018年第二届评选,福建省获得二等奖21项,其中厦门5项;2022年进行的第三届评选,福建省获一等奖2项,均为厦门的学校,同时获二等奖17项,其中厦门6项。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罗滨认为,这充分展示了福建厦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辉煌成就。

  会议持续举办的一天半时间里,分享的内容包括2场主旨报告,8项小初高三个阶段的教学成果奖报告,来自11所学校的现场课展示,以及厦门双十中学的教学成果培育报告。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田慧生谈“核心素养”的培育

教学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1 新课改不是过去式更不是完成时

  自2001年义务教育新课改全面启动以来,我国的新课改已经推行了二十多年,大体上十年一个周期,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改已进入第三个周期。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田慧生在当天的主旨报告中说,二十多年来,新课改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新世纪基础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提供了强大动力。但是,新课改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他说,当初新课改刚刚兴起时,声势浩大。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持续,最近这些年,新课改的声音变弱了,改革动力不足,进展放缓,在不少地方和学校甚至已经听不到改革的声音,有些地方和学校错误地认为课程改革已是过去式或完成时。同时,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关键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从培养创新人才的角度来审视课改,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关键性问题仍然没有突破,创新人才的模式还没有形成。比如教学关系、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关键要素的创新和突破都不够。”他认为,这就是为什么要继续举起课改大旗帜,要坚定地走下去的原因。

2 谈“核心素养”的培育与提升

  如何进一步聚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田慧生从坚持五育并举、聚焦核心素养、把握学业质量标准、推进跨学科学习、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落实地方学校课程规划等六方面进行阐述。

  比如,关于本轮新课改热词“核心素养”,田慧生认为,核心素养的提出是涉及教学导向重心的一次重大调整,使学校的教学加快从过去的知识中心导向走向素养导向、育人导向。他认为,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教学重心、目标、方式都要作出重要调整。

  他说,核心素养的提升不是指向具体的某一个知识点,而是某一个学科整个知识体系背后的育人价值。他认为,过去的教学更多的按照知识点来推进,但现在在核心素养导向的要求下,首先要把握知识点本身,同时要分析每个知识点背后蕴含的育人价值、与核心素养的关系,及其在整个学科知识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核心素养是要在整个学科知识体系的学习中逐渐形成的。“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太过看重每个知识点的教学,却很少关注某一个知识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在育人价值体系中所肩负的使命。所以,核心素养导向要求我们要形成知识体系和知识体系背后的育人价值的密切联系。”

  每个核心素养的形成,都要经过持续的、知识的不同阶段的系统学习。田慧生认为,这就要求教师要“整体把握”“系统设计”,既把握住整个教学阶段核心素养在不同学习阶段具体的要求和体现,又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融入素养要求。

3 “好的土壤环境才能长出好庄稼”

  关于教学改革,尤其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田慧生认为,要大力倡导“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深入调整教与学的关系,推进课堂教学重心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现在教师讲的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总体是被动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很少。因此,关键是要给学生提供学习空间与时间,教师的关键作用在于指导,而不是整体地‘霸占’整个课堂的时间。”他认为要努力创新教学方式,要少讲多学、强化实践、数字赋能。

  田慧生说,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要注重营造良好的教学生态,其实就是要营造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文化。而课堂教学生态其实就是人才成长无形的环境和土壤。他认为,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缺乏一种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有利于不同学生在各自基础上取得成功的良好的课堂文化。“环境和土壤不好,不可能长出好的庄稼。”他认为,既要做具体的可操作的改革,同时也要从文化入手,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有利于激发学生潜能的教学生态。

相关新闻
厦门“兵教师”培养获肯定

近日,厦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报送的案例《“兵教融合”力促退役军人高质量就业》荣获第六届福建省机关体制机制创新“百优案例”,标志着我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2022年,我市在全国率先推出退役军人教师培养计划方案,与集美大学合作成立厦门退役军人学院,举办退役军人师资培训班。据了解,首届师资班招收69名优秀退役军人学员,开展为期一年免费脱...

聚焦基础教育 厦门3区入选

日前,省教育厅公布省级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名单,全省20个县(市、区)入选,包括厦门的思明区、湖里区、海沧区。   省教育厅要求,实验区要积极探索基础教育全学段高质量发展实现路径和有效举措,创建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治理新机制,促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引领我省基础教育进一...

60个班!厦门将新增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好 消 息 厦门又一所 九年一贯制学校要来啦! 地点公布! 效果图已曝光! 厦门市梓阳学校二期项目 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近日核发了 厦门市梓阳学校二期项目 的工程规划许可证 地理位置 厦门市梓阳学校位于同安区双溪片区,地块北临环城南路、西临石浔路、东侧下溪头村。 厦门市...

“李白”“高适”喊你开学啦!厦门百万中小学幼儿园学生迈入新学期

台海网9月1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梁静 陈捷 陈婧琳 康泽辉/文 沈威/图 通讯员 陈永岚 江雪帧 叶晶晶 张玉婧)昨天,家长们终于成功熬走了漫长的暑假,厦门百万名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同时切换回“开学模式”。   元气满满的开学第一天,许多学校都精心准备,迎接同学们的回归。 厦外附...

教育部:我国基础教育普及水平总体达到世界中上行列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田祖荫介绍《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有关情况。(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在今日举办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现场,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田祖荫介绍了《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