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11月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素婷 通讯员 洪薇)这是一场精彩纷呈的科技成果盛宴;是政校企产学研协作创新的一次成功落地;更是一场企业家们沟通交流、合作共赢的行业盛会。
今年11月1日是第四个“厦门企业家日”。在企业家日到来之际,10月31日下午,以“共建共赢、协作创新”为主题的“2023厦门大学科技成果直通车思明专场”活动在厦门举行。活动由思明区工商联、思明区科信局、厦门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共同主办,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嘉庚高新技术研究院、中技所海丝中心承办。
会上,进行了厦门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情况介绍、思明区产学研合作签约、思明区科信局政策推介、厦门大学优选成果发布等重要议程。
1
促进创新发展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为更好地服务思明区各科技企业的创新发展,助力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会上,思明区工商联与思明区科信局、厦门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正式签约思明区产学研合作服务框架协议。三方建立产学研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努力实现“校企合作、产学共赢”。
产学研合作平台的搭建,将充分发挥厦门大学学科优势、科研优势,推动政校企产学研协作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思明区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满足思明区产业需求。
思明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金季昆在致辞中称:“当前,厦门市正在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引领工程,本次活动的主题与厦门市未来发展规划高度契合。”
思明区科教资源丰富,是厦门市推进科技创新的“首善之区”。金季昆称,近年来,思明区与厦门大学共建,陆续成立了中国技术交易所海丝中心和思明区元宇宙暨数字影视产业园,这些举措是政校企协作的典范,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通过这些平台,不断创新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架起有效沟通的桥梁,促进深度融合,实现多方共赢。
2
政校企三方合力 助力都市中央科创区建设
“产学研平台的搭建是一大利好,能够让科研贴近市场需求,推动科研成果与产业的深度融合。”经营科技公司的王先生在现场为思明区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协同创新和服务企业的成效点赞。
厦门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常务副主任沈小平称,签约仪式后,通过三方的共同努力,希望在促进校内外资源的紧密融合、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以及深入开展产学研协作相关工作中取得进展,提升思明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助力打造区域创新中心。
据了解,今年以来,思明区“数实融合”改革入选省委深改委“一县一特色”改革试点,创新打造的智慧城市智能系统产业集群入选工信部“2023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思明区还入选赛迪全国创新百强区榜单,排名全市第一,都市科创区建设成效显现。
金季昆称,思明区将一如既往搭建更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平台和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让科技创新之花在思明绽放,为建设“都市中央科创区”、实现高质量发展而努力。
3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厦大优选成果集中发布
本次科技直通车活动的重头戏,是厦门大学优选成果的一一发布。
会上,包括智能巡检机器人项目、智能溺水检测系统、智慧海洋牧场养殖监测系统以及基于柔性传感的人体运动跟踪系统在内的四个优秀科技项目进行展示。这些优选成果的市场前景、科研团队受到了在场企业家们的关注。
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金龙在会上对厦门大学科技创新基础、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情况、服务平台建设情况以及工作思路进行了介绍。
“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将极大地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从事实体经济的企业家林女士称,此次活动打开了另一个视角,看到了科技创新领域的跨越式进步。林女士称,她拍了很多照片,并且转发给了从事相关行业的朋友,与他们分享。
此外,一批厦门大学优秀的科技成果和项目团队汇编为成果手册,发放到现场企业家们手中,助力项目落地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