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文化教育  >> 正文

2023年厦门(同安)孔子文化节举行 专家学者探讨两岸学缘文脉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东南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祭孔大典(东南网记者 邹玒 摄)

在礼乐和鸣中赓续历史文脉,28日上午,2023年厦门(同安)孔子文化节在同安孔庙隆重举行。2023年是孔子诞辰2574周年,本届孔子文化节以“儒行两岸 尊师尚学”为主题,用庄重简洁的仪式纪念孔子,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自2009年首届祭孔典礼成功举办以来,厦门(同安)孔子文化节影响力不断增强,已成为具有厦门特色的文化品牌。本届孔子文化节紧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精神,首次邀请两岸专家学者就同安先贤陈永华开创台湾文教事业先河、以儒家思想推进两岸文化融合发展的历史影响展开学术研讨,追溯同安与台湾一脉相承的文脉渊源,共证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祭孔佾舞(东南网记者 邹玒 摄)

同安孔子文化节既是对先贤的追思与祭奠,也是同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三严鼓声响过,一场遵循古礼的祭孔大典拉开序幕。现场重现了中国古代规格最高的祭祀舞蹈——祭孔佾舞。随后,开笔礼、拜师礼等仪式,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同安与台湾渊源深远,两地同文、同种,台湾同胞中同安籍就有200万之多。同安孔庙是厦金两地唯一的孔庙,而台湾的第一座孔庙台南孔庙是由同安人陈永华主持修建的。在28日下午举办的“共仰同台孔庙儒风 见证两岸学缘文脉——同安陈永华奠基台湾文教”的学术研讨会上,福建省政协特聘委员吴清菊、金门县前县长李炷烽、厦门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周建昌等两岸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以两岸学缘文脉为脉络,探讨同安先贤陈永华对两岸文化融合发展做出的历史贡献。

开笔礼(东南网记者邹玒 摄)

陈永华(1634年-1680年),字复甫,谥号“文正”,同安归德里后溪人。他是台湾文化教育的奠基人,主持创建的台南孔庙是台湾最早的文庙,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建立的第一所高等学府“全台首学”,他是在台湾推行科举制度第一人。康熙五年(1666年、南明永历二十年)正月,圣庙在赤崁(今台南)鬼仔埔上建成,旁建明伦堂。三月,在明伦堂设太学院,陈永华亲任主持,聘请礼官叶亨为国子助教。他主持修建了台湾第一所孔庙,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成为台湾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陈永华等人的努力,有力地促进了中华传统文化在台湾的传播,其对台湾文教事业的开创之功,永载史册。(来源:东南网 记者 文洁 邹玒 通讯员 杨心亮 余雪燕)

活动现场(东南网记者 邹玒 摄)

相关新闻
最早的“孔子拜见老子图”是怎样发现的

▲吴绪刚、吴振东父子在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的一处石碑文物前交流。受访者供图   《尚书·禹贡》载“大野即潴,东原厎平”,是为东平得名之始。位于山东省泰安市的东平县,黄河、大运河、大汶河三河交汇,大汶口文化、名人文化、渔家文化、民俗文化等相互交融,还有《水浒传》故事...

点朱砂启智 赠毛笔启学 同安举办孔子文化节

台海网9月30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郑炜 通讯员 韩超)9月28日,以“儒行银同 文教昌明”为主题的2022年厦门(同安)孔子文化节在同安孔庙举行。两岸儒学文化专家、同安区师生代表、各区教育系统、闽南文化研究机构代表共济一堂,共同见证一年一度的同安“文化大戏”。   点朱砂启智,赠毛笔启学。活动现场,在庄严的六佾舞表演之后,24名小学生代表鱼贯入场,他们头...

上海孔子文化节开幕 沪台交流再添精彩篇章

新华社上海9月25日电(记者潘清)“上海与台北,礼乐和鸣,修齐治平,儒行双城,天下大同。”25日下午,两岸共同唱诵《儒行双城》将“2022年上海孔子文化节”开幕式推向高潮,也为沪台文化交流再添精彩篇章。   上海和台北已连续三年依托上海孔子文化节开展“云端”交流。今年的文化节开幕式继续在台北设立分会场,通过卫星向台北进行全程视讯直播并实时互动。   ...

厦门同安:古礼祭孔 赓续古城文脉【组图】

11月25日上午9时,厦门同安孔庙内庄严肃穆,随着三严鼓声响起,一场遵循古礼的祭孔大典在此正式拉开序幕。新华网发(主办方供图)   台海网11月27日讯 据新华网报道 “鼓初严,鼓再严,鼓三严”……11月25日,以“儒济银同 和宁两岸”为主题的2021年厦门(同安)孔子文化节在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