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了解身边的科普活动
台海网9月19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康泽辉 沈威 通讯员 颜伟强 刘小龙 文/图) “银龄跨越数字鸿沟”科普专项行动、首届“科普短视频”大赛、“百场科普志愿服务进基层”活动……9月17日,2023年厦门市“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在厦门市美术馆拉开帷幕。
活动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由厦门市科协、厦门市委宣传部、厦门市教育局、厦门市科技局等23家单位联合主办。
今年的科普日系列活动聚焦重点人群,集中动员组织社会各界力量,深入农村、社区、学校、企业等,为市民奉上为期一周的科普盛宴。科普日活动将打造具有示范性、引领性、创新性、群众性的厦门“全国科普日”,掀起全市科普活动新热潮。
近年来,厦门市公民科学素养水平显著提升。2022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显示,厦门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6.4%,居福建省首位,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6位,在全国所有城市中排名第13位。厦门市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位于全国城市前列且增势强劲,为推动实现科技创新引领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科普盛宴 208项活动邀你参与
“全国科普日”活动迄今已连续举办20届。厦门市“全国科普日”活动已成为社会各界群众广泛参与的大型科普平台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的重要载体。
启动仪式上,主办方对第五届厦门市“十大优秀科普(教育)基地”和6家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进行授牌。厦门市科协、厦门市委宣传部、厦门市科技局还将联合开展“十大优秀科普(教育)基地”学习宣传活动,并结合科普基地展示内容,开展科技老师培训。
自然科普进社区、仿生机器人制作、手工制作“探行星运行之秘”……今年“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厦门市将为市民朋友献上精彩“科普盛宴”,“百场科普志愿服务进基层”活动,将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丰富多样的科普活动。
厦门全市114个科普组织将发挥自身优势,围绕卫生健康、科普助力“双减”、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弘扬科学家精神、食品安全、国防知识、防灾避险等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陆续举办208项科普活动。其中,市级活动5项、各区科协70项、科普(教育)基地119项、市级学会4项、其他单位10项。
科普扶老 助银龄跨越数字鸿沟
为满足老年人对信息素养、数字技能和金融知识等方面的需求,“全国科普日”活动中,厦门市科协、中国银行厦门市分行和中国联通厦门分公司共同发起厦门市“银龄跨越数字鸿沟”科普专项行动。
专项行动将围绕解决老年人交通出行、看病就医、金融理财、购物、就餐等高频应用场景中对智能应用不熟悉的现实困难,提供解决方案,届时三家单位将完善政策措施,加大资源供给。
专项行动将依托三家单位的专业优势和网络优势,编写专门教程,建立“银龄”科普志愿服务队,深入社区,面向老年人特别是社区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开展适老培训、线下科普宣传等活动,推动构建起上下联动、多元参与、广泛覆盖的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服务体系,打造一批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的平台阵地,助力广大老年人走进数字时代、融入智慧社会、享受智慧生活。
科普创新 设立首个科普专项奖
启动仪式上,厦门市科学技术协会、厦门市教育基金会还联合发起设立厦门市首个科普专项奖——厦门市科普教育奖,借此表彰在厦门青少年科普教育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个人,调动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厦门科普教育事业的发展。
据悉,厦门市科普教育奖设“科普教育贡献奖”和“青少年科技励志奖”,将分别授予在提升青少年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培养科技人才,成效特别显著的本市中小学校(含中职校)的个人和在本市中小学就读且年龄在18周岁以下,学习成绩优异,在国家、省、市科协、教育部门主办的各类科技竞赛及青少年创造发明活动中,取得市级一等奖(金牌)及以上;国家、省级二等奖(银牌)及以上的青少年科技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