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文化教育  >> 正文

厦门理工学院智能视听团队发布闽南话语言模型等多项成果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厦门广电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9月15日厦门理工学院智能视听实验室团队于发布了“以中文为核心的多模态预训练闽南话语言模型”“闽台视频资料AI增强与编辑云平台”等多项科研成果。

“闽台视听资料AI超高清视频增强与编辑云平台”是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视频资料的智能增强和编辑,用户可以轻松地对视频进行增强、剪辑、调色等操作,让视频更加清晰、鲜艳、逼真。课题组童同教授介绍,该平台还支持多种视频格式和分辨率,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闽台视听资料AI超高清视频增强与编辑云平台的发布标志着实验室的技术水平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同时,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手段,下一步平台将应用于闽台在文化领域的融合发展场景中,对珍贵的闽台历史影像资料进行融合和修复,并通过新媒体在两岸地区传播,深度挖掘两岸历史文化共性,对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将产生重大社会影响和文化价值。

“以中文为核心的多模态预训练闽南话语言模型”采用了最新的深度学习技术和大规模语料库训练,能够实现对闽南话的准确理解和生成。厦门理工学院影视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福建省网络视听应用创新重点实验室主任林小勇教授表示,该模型是以中文底层技术为核心,以闽南地区闽南话为基准音,融合台湾等多地语音,还支持多种模态输入,如文本、语音、图像等,可以实现对不同形式的闽南话信息的处理和翻译。模型的发布,不仅为全球闽南话使用者的沟通交流有力支持,而且对维护我国语言文化多样性、国家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该模型还兼具巨大的经济价值和应用空间,在电商交流、企业投资等各类闽台民间交互场景中应用前景广阔。团队成员、厦门理工学院影视与传播学院黄婉彬副教授表示,闽南话使用群体达七千万人,使用区域覆盖闽台两岸、东南亚与海外广大的华人聚居地,闽南话大模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加强民间互动交流的重要载体。

据了解,厦门理工学院智能视听实验室以福建省网络视听应用创新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重点智库培育单位福建未来媒体智库和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未来媒体发展中心等省级平台以依托建设,已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内的省部级以上重大项目十多项。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广电总局优秀研究成果、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福建省社科成果奖二等奖、厦门市社科成果奖一等奖等。接下来,课题组将进一步扩大闽南话语言模型应用推广,持续推动智能视听技术成果应用与转化,促进闽台融合发展。

来源: 厦门广电网

相关新闻
闽南方言的流播

闽方言是由多来源的移民和多层次的语言间的相互影响而形成和演变的,这是学界的共识。作为闽方言中重要的一种,闽南话同其他闽方言一样,因保存了上古音和上古词,而具有保守、存古的一面,也因其在形成过程中吸收了各种语言、文化的影响而体现出发展、包容的一面。 清政府于1684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布政使司,自此漳州府和泉州府输出大批移民迁入台湾。大量的漳...

黄永玉曾用闽南话进行文学创作

台海网6月19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朱黄 郑丽金)一代大师黄永玉先生6月13日逝世,他生前的最后一次艺术展在厦门举办。鲜为人知的是,身为湘西人的他竟会一口流利的闽南话,并在离开厦门70年后仍然使用闽南话进行文学创作。黄永玉于2013年出版的《无愁河的浪荡汉子》中,有意识地用上闽南方言进行创作,文中出现大量闽南话对白,甚至将闽南歇后语信手拈来。而黄永玉文学...

厦大进一步研发智能语音系统:实现普通话闽南话无障碍交流

闽南话被称为“最难学的方言之一”。近日,国外互联网企业家马克·扎克伯格的一段视频在网上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视频中,扎克伯格展示了最新的AI翻译技术,可以实现闽南话和英语的无障碍交流。事实上,早在2019年,来自厦门大学的科研团队就推出了会听、会说、会写的闽南话智能语音...

两岸首支原创闽南话冬奥歌曲上线

台海网2月6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两岸首支原创闽南话冬奥歌曲《嗨,北京!嗨,冬奥》2月4日上线,海峡两岸文体群星线上线下以歌传情,共同传递奥运精神。   《嗨,北京!嗨,冬奥》由庄伟凡、叶佳修、彭一万作词,林伟龙作曲,台湾知名音乐人陈建平任音乐监制。歌曲演唱阵容强大,汇聚台湾知名音乐人王中平、冯伟杰、陈建平、蔡羽胜、胡士瑛,大陆首位闽南话歌后陈...

祖籍地过年台胞心里暖

台海网2月13日讯 据东南网报道 “今年难得和大家聚在一起过年,我们一起来干一杯!”大年三十傍晚,在漳浦玮柏自行车有限公司的食堂内,公司董事长赵恩泽与30多名员工及其家属齐聚一堂,共享闽南风味的年夜饭,这也是赵恩泽第一次留在漳浦过年。 今年68岁的赵恩泽来自台湾台北。2015年底,赵恩泽将项目落到漳浦县旧镇自行车产业园,公司主要从事脚踏板、中轴、碗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