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8月28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婧琳 钱玲玲 曾宇姗/文 沈威 施婉淯 王宇翔/图) 今天浇灌一滴水,明天收获一片林。20年来,通过海峡导报爱心助学这个平台,社会各界爱心力量汇聚一堂,共同资助了许许多多的优秀学子。
他们中,有很多人考上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名校,很多人继续深造,获得了硕士、博士学位乃至出国留学。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从学校毕业,走上社会,在许多重要岗位上发光发热,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材。事业有成的他们,也纷纷回馈社会,成为爱心助学的捐助者。
在26日召开的爱心助学20年座谈会上,数十位历届爱心助学资助的学生来到现场,怀着感恩之心,带着勇敢和拼劲,一起奔赴下一个征程。
●首届爱心助学受助学生林景辉
20年前的恩情,仍历历在目
林景辉是2004年首届导报爱心助学活动的受助学生之一,如今,他已成为一家外资企业厦门分公司的销售部主管。座谈会上,他深情回忆:“虽然20年过去了,但感觉当时受到的恩情仍然历历在目。”
2004年,他考取了福建师范大学,是家族100多年来的第一个大学生。“请容许我向当年资助我的海沧青上化工公司、上海的张瑞燕阿姨及各位不具名的社会爱心人士和领导们,还有我的高中母校及班主任罗德炳表示诚挚的谢意,同时也十分感谢海峡导报坚持爱心助学20年,为这么多和我一样的学弟学妹提供了向上求学的机会和可能。”他说。
2008年毕业后,他回到厦门老家,在一家外企工作,如今事业有成,家庭幸福。他表示,今后也要为爱心助学尽微薄之力,把爱心传递下去。
●2005年受助学生陈阳明
从前受资助,如今帮扶他人
“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是你们为我打开了一扇从黑夜通往黎明的窗。”2005年,刚刚考上大学的陈阳明,因为家庭困难,正为学费一筹莫展,导报爱心助学给他插上“勇敢飞”的翅膀。
18年后的他,已成长为翔安区内厝镇社会事务办主任。工作中,他接触到大量和扶贫、救助相关的工作,为镇里的弱势群体提供爱心帮扶,为需要帮助的群体点亮温暖的“灯”。
“从前,我是受助者;现在,我有能力去帮扶别人,力所能及地回馈社会。虽然是一些微小的举动,但我真诚地希望,仁爱之心,能够代代薪火相传。”
●2005年受助学生洪清泉
●2007年受助学生洪妮
哥哥致力海洋研究妹妹成园丁教书育人
“那年的爱心助学,让我们兄妹俩没有后顾之忧地去完成我们的大学学业。”在座谈会现场,洪妮哽咽地表达了对当年资助他们兄妹俩上大学的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感谢。
2007年,洪妮和哥哥洪清泉正为高昂的大学学费一筹莫展时,导报爱心助学行动向他们伸出了援手。
2010年,正就读硕士研究生的洪清泉凭借优异的成绩和国内众多专家学者一起踏上了雪龙号极地考察船,赴南极进行远洋科考。现在,他已是海洋三所的研究员。
2011年,洪妮本科刚刚毕业,马上带着她大学期间省吃俭用存下的600元钱来到海峡导报,捐助给需要帮助的学弟学妹们。现在,她是湖里区东渡二小的一名教师。兄妹俩靠勇敢和勤奋闯出了属于自己的天地。
●2017年受助学生丁文静
工作后第一份工资就捐给导报爱心助学
“当年的爱心助学捐款确确实实拯救了我,如果没有资助的话,我可能就没办法交上大学学费了。”丁文静回忆起当时的受助情形,感慨万千。
早年,丁文静一家以务农为生,台风“莫兰蒂”带来的损失和季节性的雨水让当时的文静一家处境艰难、债台高筑。但坚强的她不向命运低头,高三毕业的那年暑假,她一天打工10个小时,暗下决心要把书读下去。“后来导报找到我们,表示要资助我读大学,我妈当时听到我的学费有着落了,眼泪当场就下来了。”
2021年,丁文静从大学顺利毕业,刚找到第一份工作,就给导报爱心助学账户汇入了1000元爱心款。目前她在一家金融公司工作,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生活越来越有盼头。
●2018年受助学生吕坚汛
圆飞行员梦想,驾机翱翔蓝天
曾经,他一家五口、祖孙三代人住在同一栋老宅里,导报除了发动社会各界为他筹集学费,还携手爱心企业为他们改造破旧房屋,为学子改善了生活环境。令人欣喜的是,这位学子以优异的成绩被空军航空大学录取,如今已成为空军某部飞行员,可独自驾机飞上蓝天,真正实现了“帮我一把我能飞”。
座谈会上,2018年受助学生吕坚汛的故事打动了在座的所有人。正坚守岗位保卫祖国的吕坚汛未能到场,他的父亲吕永共来到现场,向关爱他们的社会各界致以诚挚的谢意。“如果当时没有导报爱心助学的帮助,可能这个孩子就没有机会能飞上蓝天。”多年来热心帮扶困难学子的同安退休老教师卓火其也来到座谈会,对往事仍然记忆犹新,“有市教育基金会、海峡导报和社会各界的关爱,优秀、努力的困难学子再也不用忧愁上学的问题。”
●2021年受助学生赖鸿康
多次竞赛获奖,取得国家级奖学金
两年前,赖鸿康以559分的成绩,考上了福建农林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受到导报爱心助学活动的资助后,大学期间,赖鸿康跟团队伙伴参加了许多工科类的校级、市级、省级竞赛,取得了大大小小的竞赛奖项;他成绩优异,还取得了国家级奖学金。
他激动地表示,爱心助学活动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动力,等将来某一天有了足够的经济实力,定然会回馈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对于未来,他希望自己能一直保持冲劲:“未来我想继续攻读研究生,为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
●2022年受助学生刘畅(听障)
“静音”的世界,他闯出一片天
虽然有听力障碍,需要靠助听器才能微弱地听到外界的声音,刘畅的学习比普通人困难,然而他并不觉得这是一个缺陷,反而是给了他一个独立的沉浸式空间。去年6月,他考取了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广告艺术设计系。“勤”字贯穿在他的大学生活中,他清楚地认识到,唯有全力以赴奋斗才能改变命运。在大学期间,他一直朝着成为一名广告设计师的梦想努力。除了学习学校的课程内容,他还在课余时间自己拓展设计知识,不断尝试创作带有个人风格的设计作品。
●2023年受助学生杨婧妍
想站上国际舞台,传递中国声音
站在座谈会讲台上,杨婧妍大方地介绍了自己的家庭情况。杨婧妍是今年受到资助的学生,刚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国人民大学,导报爱心助学活动帮助她踏上了人生新起点,她的内心充满了感恩。
选择就读人大国际政治专业的她,有一个站上大舞台的梦想。对于自己未来的规划,她满怀憧憬地说:“希望能加强自己的外语能力,学精一门外语,未来能够站在国际舞台,传递中国声音。”
●2023年受助学生谢林斌(盲人)
穿过黑暗,曙光就在不远的未来
今年的受助学生中,有一位盲人同学,他叫谢林斌,正在读高二。虽然从出生起他就被关上了看见世界的大门,但他用热爱拥抱生活,用钢琴“看见”世界。在母亲的陪伴下,谢林斌也参加了座谈会,他的励志故事,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谢妈妈说:“非常感恩帮助我们的人,我们会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往前走,希望能够考上音乐类的高校,实现孩子的音乐梦想。”
如今,妈妈还带着他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和演出。谢林斌相信,虽然自己身处黑暗,但有一颗向阳的心,只要持之以恒努力,曙光就在不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