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文化教育  >> 正文

2023年厦门公众考古月活动走进厦门版“茶马古道”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陈磊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台海网6月1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磊 黄奕琳 刘彦玫)“通过这次活动,我对家乡厦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更加热爱我脚下的这片土地。”昨天,结束连续5天的田野考古实地体验行程,年龄最小的参与队员陈舒昕意犹未尽地告诉导报记者。“2023年厦门公众考古月”是厦门市首个面向公众的考古活动,由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主办,厦门市博物馆(厦门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自5月初启动公开招募以来,活动不仅邀请考古专家在厦开讲,开展考古科普和普法宣传,更从近百名踊跃报名的市民中遴选15名“考古体验员”,实地体验田野考古调查,带领市民公众走进厦门在地文化遗产,揭开考古的“神秘面纱”。

打卡“茶马古道” 探秘在地文化遗产

  提到“茶马古道”就想到云南?其实咱们厦门也有!“2023年厦门公众考古月”活动选址厦门版“茶马古道”——位于同安的前格半岭古道。

  现存的前格半岭古道长五里,用鹅卵石铺就而成,向北通往安溪、南安,向南抵达同安县城,因古时借用驴骡驮运物资,因此称为“茶马古道”,这也是厦门地区保留最为完整的“茶马古道”。曾经,古道上商旅过往频繁,旧时的五里林村和半岭村因此繁华一时,出现了多家客栈、商铺、茶楼、酒肆,村中留存至今的古民居依然保有浓厚的在地历史人文风貌。

  古时驿站、货场和骡马过夜的棚屋,旅人祈求“人身安全、赚点小钱”的石砌土地公庙,为过往商旅提供庇护的古山寨……活动首日,汀溪镇文化站原站长刘良阵还受邀来到现场,带领队员们一起探寻古道上留存至今的丰富信息。

  这条盘卧千年的“茶马古道”,随山势蜿蜒,是当时打通海陆商贸的“血管”,也是联通“海丝”的见证。同时,也是研究农耕文化与海洋文化交流互补的实物资料,被同安区人民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体验员“赶考记” 考古技能实操初体验

  接长后的洛阳铲被深入地下数米,半筒形的铲头带出土样后次序排列,辨别分析土的质地、颜色和包含物;身穿长衣长裤,手拿一柄“小铲子”,小心翼翼刮去古道上的覆土,让铺在路面上形态各异的山石“现身”……在为期5天的田野考古体验行程中,厦门市博物馆专门为体验员们准备了“考古大礼包”——田野考古专用马甲、带面纱的防晒帽和手铲等工具,还精心设计了田野调查、地表清理、遗迹绘图、碎陶器拼接等实操技能体验环节,洛阳铲、手铲、小毛刷、罗盘、绘图板等考古“神器”一一亮相。值得一提的是,无人机拍摄、三维扫描等高科技手段也来“赶考”,科技感满满,让体验员们大呼过瘾。

  “原来考古是‘发掘’而不是‘挖掘’”“在未经审批的情况下,个人严禁私自盗挖”……考古专家们一边手把手耐心地教授实操技巧,一边还不忘严谨地进行考古普法宣传。

  “这次考古体验活动非常棒!”在古道考古现场,“考古体验员”罗小姐点赞并表示,“我对厦门的历史有了新的认识,打算回去后好好研究”。

相关新闻
考古也这么“卷”?近百市民争相报名体验!15名考古体验员明日出发

台海网5月26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磊 黄奕琳)连续5天,体验田野考古调查、学习考古知识;考古月期间9次活动全勤……这些“严苛”的报名条件,并没有“劝退”厦门人对考古的热爱。   厦门首个面向公众的考古体验活动——2023年厦门公众考古月一经启动,便吸引了近百位市民报名。日前,15名“考古体验员”名单出炉。   明天开始,活动将带领15名“考古体验员”走进...

“2023厦门公众考古月”活动本周末走进厦门版“茶马古道”

台海网5月24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磊 刘彦玫/文 陆军航/图)考古“大咖”在厦开讲。上周,厦门市博物馆连续举办4场考古主题讲座,受到爱好考古市民的热捧。   这4场讲座同时拉开了“2023厦门公众考古月”活动的序幕。这个周末,活动即将带领15名“考古体验员”走进位于厦门同安的前格半岭古道,开展为期5天的田野考古体验。   据悉,“2023厦门公众考古月”是厦门...

河北邢台发现明代正德年间石碑 刻有完整“宗支图”

新华社石家庄5月8日电(记者刘桃熊)记者从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文保部门获悉,当地工作人员近日在该区河郭镇赵牌村发现一通明代正德十六年所立的石碑,碑文全称为“明故迪功郎陕西鞏昌府宁远县丞南和赵公墓表”,距今已有502年历史。   新发现的古石碑为青石材质,高130厘米、宽75厘米、厚22厘米。该碑两面书文,碑阳文字字体为行书,共854字,字迹清晰流畅,由奉议...

“靖远”舰出水文物在保护修复中重焕“新生”

兰栋正埋头用刻刀剔除一件文物表面的锈蚀物。 赵晓 摄   中新网济南3月17日电 题:“靖远”舰出水文物在保护修复中重焕“新生”   记者 赵晓   刻有鱼纹的烟斗、带图案的金色纽扣、48厘米长的船构件……记者17日走进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文物保护与利用实验室,实验室负...

河北行唐故郡遗址考古工作稳步推进【组图】

3月16日,在河北行唐故郡遗址考古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对二号车马坑的3号车进行清理。   河北行唐故郡遗址位于石家庄市行唐县故郡村。从2015年起,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石家庄及行唐县文物部门持续对遗址进行考古工作,目前累计发掘14000多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