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文化教育  >> 正文

【咱们工人有力量·县域劳动者风采】同安区郭劲旺:漆线作画 永葆匠心的“非遗工匠”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钱玲玲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台海网5月6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钱玲玲/文 常海军/图 通讯员 林柳依)一根细如发丝的“漆线”,在他的手上盘、结、绕、堆,盘根错节、重重叠叠、纹样精美、层次丰富,再贴金、清洗、填彩……一件精美的漆线雕作品最终呈现在眼前。

  他是郭劲旺,厦门市鹭艺轩工贸有限公司创始人、漆线雕技术总监,第五次全国自强模范(享受省部级劳模待遇)、省级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郭劲旺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从事漆线雕技艺已有20年。

推陈出新 古老工艺拥抱时代浪潮

  漆线雕是根植于闽南大地上的一朵艺术之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艺术价值。自唐代彩塑兴盛以来,漆线雕便被应用于佛像装饰,俗称“妆佛”。

  郭劲旺是同安区大同镇人,13岁时因上山拾柴发生意外,造成右下肢截肢。年少就被命运之手狠狠拍打的他并没有气馁,15岁初中毕业后就拜师学习佛像雕刻,跟随师父走遍了闽南的大小寺庙。这为他以后的漆线雕事业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代变迁,2002年,郭劲旺全身心投入漆线雕技艺的研发和推陈出新,将原先依附在佛像上的装饰工艺剥离出来,附着在盘、瓶、寿山石等不同载体上,成为一种高档礼品和工艺品。他还创办了企业,招工人、带徒弟,将自己所掌握的漆线雕技艺倾囊相授。

  初期推广产品时,他和同事去深圳参加展会,托运完200多件产品,再连夜坐10个小时大巴赶到现场。搭展架、摆产品、搞策划,他们不舍得雇工人,全部自己动手。忙了一天,他还得走几公里的路回旅店。晚上,当他独自一人拆下假肢时才发现,伤口处全是血泡,流下一摊血水。

  终于,这门传统技艺走向市场,走到时代的浪潮上。2010年6月,郭劲旺参加上海世博会,现场展示漆线雕技艺,受到省、市领导高度称赞,9件漆线雕作品被组委会选中,永久馆藏于世博博物馆。

  2017年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定在厦门,政府发出了金砖礼品征集令。看到这个消息,郭劲旺兴奋了好几天没睡好觉。在厦大嘉庚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历经三个月,郭劲旺设计了上百款方案,创作出用漆线雕装饰的首饰盒,雕出金砖五国国花的图案,成功入选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礼品,让厦门漆线雕成了国礼。

突破瓶颈 非遗技艺焕发新生命力

  2006年,厦门漆线雕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漆线雕也逐步蜕变为世人瞩目的国礼。

  然而,漆线雕工艺精细、复杂,需要十多道工序,一件再简单的作品,至少也要一周才能完成。初学者必须坐得下来、静得下心,至少花3年才能掌握基本功。这也成了漆线雕技艺传承的瓶颈。

  作为漆线雕技艺的传承人,如何让古老技艺拥抱新时代的文化需求,让年轻人了解并爱上漆线雕,始终都是郭劲旺不断思考的问题。

  他想到了“走出去”和“请进来”。近年来,郭劲旺走进同安区的中小学、幼儿园,推广传授这门传统技艺。一个多月前,他还自主开发了“漆线雕DIY体验包”,适用于大面积推广。

  “我通过调整漆线配方和真空包装,原本只能当天使用的漆线可以延长到3天;传统的金箔也用金粉代替,体验者只需2-4小时即可完成一个简单的漆线雕作品,大大提高了入门兴趣。”郭劲旺高兴地说,“通过和研学基地合作,一次500人、1000人都可以同时体验和学习,目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他的努力下,古老的漆线雕工艺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如今正在“飞入寻常百姓家”。很多学生的家里,都摆上了自己亲手制作的漆线雕作品。这项非遗工艺,在年轻一代心中生根发芽。“我的想法是,一条线、一辈子、做好一件事,把漆线雕技艺发扬传承下去。这就是我理解的工匠精神。”郭劲旺说。

相关新闻
【咱们工人有力量·县域劳动者风采】翔安区谢洪珍:点石成金 矿石堆里的“魔术师”

台海网5月6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钱玲玲/文 常海军/图 通讯员 林柳依)一块块成分复杂的矿石,到了她的手中,摇身一变,就成了有价的金、铜、锂、锌……她是一个“魔术师”,能把平平无奇的石头“点石成金”。   她是谢洪珍,厦门紫金矿冶技术有限公司冶金研究所所长,曾获得福建省...

【咱们工人有力量·县域劳动者风采】集美区杨水发:拯救生命 风雨中的“逆行者”

台海网5月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钱玲玲/文 常海军/图 通讯员 林柳依)从一无所知的“新兵蛋子”成长为单位的业务骨干,这位“90后”退伍军人靠着那股不服输的精神,在队伍中勇当“领头雁”,成为风暴中坚定的“逆行者”。   杨水发,集美区应急处突大队副大队长,曾获得全国五一劳...

德化丁墘:山村有非遗 传承数百载 摆大龟 祈丰年

这几天,德化县龙浔镇丁墘村大卿宫的“大寿龟”成为当地的“网红”打卡点。13只用糯米制作而成的“大寿龟”栩栩如生,其中最大的一只用了1800斤糯米和1200斤红糖水。 丁墘村组织制作的“大寿龟”曾获认证为“世界最大的糯米龟” 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丁墘村大卿宫都会举行一场闽南...

【咱们工人有力量·县域劳动者风采】海沧区何耀莉:17年坚守 车间里的“奋斗先锋”

台海网5月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钱玲玲/文 常海军/图 通讯员 林柳依)从车间一线的普工,一路成长为部门经理。最初只有高中学历的她,靠着不断自学和“充电”,“逆袭”成为600多名员工的“顶梁柱”,还为公司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基层人才。   她是何耀莉,厦门力鼎光电股份有限...

非遗进校园 文化润童心

在厦门实验中学,不仅有中国少儿戏曲最高荣誉“小梅花”,更有能演绎闽南故事的小小“讲古仙”,还有能造纸、扎染、竹编的“未来手艺人”。厦门实验中学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色”,落实“2+1”要求,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创新美育新格局。 1美育有声 京剧、讲古进校园   戏曲美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