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11月18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梁静 通讯员 傅春榕)昨天,厦门市“名师出岛”阶段推进会暨名师工作室建设总结培训会在四个会场同时举行。该活动由厦门市教育局主办、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
主会场设在海沧实验中学高中部,三个分会场分别为福建教育学院附属集美实验学校初中部、厦门市后田学校、翔安区第二实验小学黎安校区。四大会场同时进行线上直播。
活动为期一天,举行的背景是自2019年8月,厦门市首届名师工作室授牌成立以来,50个基础教育名师工作室团队经过三年的建设探索,取得了诸多成效。活动的举办是为深入总结“名师出岛”阶段工作成效和名师工作室建设成果,进一步扩大市级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加快推进岛内外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成效
基础教育首批名师工作室带领约1500名青年骨干教师成长
活动首先展示了首批名师工作室的建设成果。据介绍,2019年起,厦门市开展了首批60个名师工作室建设,其中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共有50个。建设三年来,基础教育领域各工作室坚持以专业为引领,以研修促提升,建设了一批学科资源,培育了一批研修成果,带领了1500名左右的青年骨干教师共同成长,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辐射作用,为厦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会上还举行了“厦门市教育局与西南大学教育发展战略”云签约仪式。
西南大学陈时见副校长在致辞中表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与厦门市教育局已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多年来持续开展合作,包括目前正在承担厦门市首批卓越教师培养项目、厦门市专家型教师培养项目、厦门市学科带头人培养项目,提供了厦门教师培训分层次、分类型的专业支持。在这些合作基础上,双方将深化在师资能力提升、虚拟课程与教学改革、学校特色发展与质量提升、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发展战略决策咨询、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合作。
厦门市教育局副局长洪军表示,首批名师工作室在三年的建设过程中,取得了累累硕果,这离不开各工作室领衔人及其团队的辛苦付出。他对各名师工作室提出了几点要求:笃定初心,勇做高水平教育质量的实践者;赓续前行,勇做广影响教育典型的领航者;勇立潮头,争做远前瞻教育领域的开创者。
活动的第二阶段,首批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分高中组、初中组、小学组进行了工作室的建设工作汇报,并分别由来自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和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的专家教授进行了专业点评。
活动中,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部长、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朱德全做了题为《综合中小学课程融合模式探寻——走向优质均衡的新农村教育振兴行动研究》的主题讲座。
延伸
市区联动培养名师岛外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加大
今年4月,厦门市教育系统正式拉开“名师出岛”序幕。“名师出岛”是教育跨岛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其背景是岛内外教育发展不够均衡,农村学校教育质量与城市教育发展还存在较大差距。“名师出岛”半年多来,厦门市教育局出台了“学科融合”教师培养方案,创新开展了市区联动名师培养机制,实施了岛外乡村完小“一校一骨干”项目。目前,同安区、海沧区、集美区已启动培养市级学科带头人。“名师出岛”与名师工作室相辅相成。名师工作室是“名师出岛”行动的重要载体,“名师出岛”是名师工作室的重点建设内容。
据厦门市教育局介绍,自2019年遴选建设首批名师工作室以来,各工作室在领衔人的引领下,主动探索,勇于创新,敢于挑战。一是领衔人主动引领。他们发挥各自学科特点和资源优势,多形式开展教研、组织公开课、召开论坛等,为成员创造学习和展示的机会。二是成员学习干劲十足。三是工作室有紧密的团队精神。在一项针对名师工作室成员的调研中,95.14%的老师对工作室建设满意;在一项针对非名师工作室成员的调研中,94.67%的老师对参加过的工作室研修活动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