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11月1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孙春燕 崔晓旭/文 沈威/图)演员论坛是金鸡电影论坛的特有品牌论坛,昨天下午,金鸡电影论坛·演员论坛以致敬经典·荣誉演讲、理论建设·学术演讲、角色的诞生·演员创作自述为主要内容构成,从演员角度出发,探讨对表演艺术的理解与感悟,进一步树立典范标杆,推动构建德艺双馨、技艺精湛的中国电影表演体系。
朱亚文:努力演好一个立体的“梅生”
朱亚文,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因为饰演《长津湖》中指导员梅生,他获得金鸡电影最佳男配角提名。“再次有机会参加金鸡电影节非常高兴,这么多前辈,我就是来学习和取经的。”昨天下午,谈起“梅生”这个角色的诞生,他感触颇深,“我们这些年轻演员,其实对战争、对那个时代的理解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所以拍摄时,我们几个演员是把自己的身体和意识都交给了剧组。”
朱亚文说,梅生身上既有文人的精致,也有军人的傲骨,这样一个角色,塑造起来很有难度。他和吴京、段奕宏等私底下有个共识,他们虽然在塑造不同的角色,但同时他们也是在塑造同一个角色——中国人民志愿军。
朱亚文回忆,印象最深的是拍水门桥的那场戏,为了让人物更符合身份和角色,要化妆三个多小时,脸上要画大面积的灼伤,眼睛则是不停地滴眼药水,在特效妆容的加持下呈现出了红肿的状态,难以睁开。“很多人说‘亚文,辛苦了、辛苦了’,其实我觉得一点也不辛苦,这就是走进角色的过程。”“我们是时代的受益者,没有经历过巨大的时代冲击,是在蜜罐里长大的一代。”朱亚文说,未来,他将会多方面学习提升,放平心态,希望将来也能给后辈留下经典的作品。
朱一龙:“打碎自己”塑造“莫三妹”
因为饰演《人生大事》中的“莫三妹”,朱一龙获提名本届金鸡电影节最佳男主角。他塑造的“三哥”很接地气,也很有温度。
如何塑造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生活在市井里的小人物?朱一龙选择从生活中汲取养分。“从上电影学院到之前的表演一直都是普通话,这次回到家乡用武汉话演,还是有一些挑战。我是观察生活中这样人物的典型特征、动作,再把它放到自己身上,最终才做到从自己过渡到角色。”
大家常说,朱一龙最大的优点是帅,最大的缺点也是帅。在《人生大事》中,他很放松的一翘脚,就外化出角色对人生的态度,把自己完全“打碎”,重新拼凑起了莫三妹的人物形象。
朱一龙说,塑造角色时印象最深的是,送走小文又得知父亲去世的那场戏,前一天晚上就开始焦虑,“太难演了,怎样处理强烈的双重感情真的很难”。后来,导演指导他,跟随最简单、最真实的感受,不要想很多累赘的东西,真实的感情释放出来就好了,这才塑造出了哭得像个孩子的蜷缩形体姿态,令人动容。
对于未来,朱一龙表示,作为一名青年演员,他要保持对演员的敬畏,要在以后表演的路上,继续塑造更加立体、丰满、可信的角色。
齐溪:苦情戏也带着兴奋去演
有着“文艺片女王”之称的齐溪,生活中是个性格开朗的人,但在《奇迹·笨小孩》中,她塑造的汪春梅,却因苦情色彩“惊艳”了不少观众。
“我的老师跟我说过,不管什么角色都要带着兴奋去演,就算是苦情戏也带着兴奋去演。”讲起这个角色,齐溪说,多年话剧演出中即兴的拓展性表演,为她打下了表演根基,而自己踏踏实实做人物小传的习惯,也给她带来了很大帮助。正是参照人物小传,加上临场发挥,最终塑造了鲜活真实的人物。
当然,齐溪也走过弯路。“话剧是舞台上的演出,形体展示比较多,加上观众离得远,有时候我会忘了脸的‘演出’,但在电影里,表情、眼神至关重要。”齐溪说,几年的电影表演让她慢慢积累了方法,通过眼神和表情表达不同状态下的心理感受。比如在《奇迹·笨小孩》中,一个听障者在听到声音后的停顿和滞后感、最初景浩找她时那略带讨好的不自信的笑脸,都是对脸部演技的考验。
齐溪说,中国女性平凡又伟大,未来希望能创作更多的女性作品,演好中国女性形象,让更多人看到中国女性的美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