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中的集美农林学校。
专门定制的嘉庚瓦可防台风,背面打孔用铜丝固定。
“8月中旬室内施工已经结束,目前在进行室外施工,道路绿化、草皮种植等。”昨天,集美农林学校不可移动文物修缮工程现场管理人员告诉记者,修复工程自3月开始,目前进入了收尾阶段,预计下个月可完工。
现场管理人员郑士政介绍,修缮过程中聘请了30多名来自江西、湖北等地的老师傅,古建筑修复经验丰富,坚持“不改变文物原状,减少干预”的原则,坚持“原形制、原结构、原工艺、原材料”,尽可能还原建筑风貌。
“今年3月施工以来,各项工作进展顺利。”郑士政说,施工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吊装屋顶的人字架,先后组装了10个新的人字架,体量大,跨度9米、高3米,重达1吨。其中务本楼紧靠一处台阶,吊车要在台阶下将组装完的人字架吊起。50吨的吊车,把人字架吊到20米高的空中才能完成安装。
此外,维修公司还专门定制了7000片嘉庚瓦。由于数量不大,在福建没有找到生产厂家,只好远赴山东。据悉,这些嘉庚瓦是按照原有嘉庚瓦的尺寸仿制的。嘉庚瓦的构造和其他瓦不一样,可以扣在瓦桥上,底下留了一个孔用来穿铜丝固定,预防台风。据悉,此次修复用了10多斤铜丝。
开办21年 著名诗人白采曾任教
集美农林学校早期称集美学校农林部,历史可以追溯到1925年。当年12月,农林部务本楼及附属用房建成,并开辟农林试验场。1926年3月11日,集美学校农林部正式开学。从1926年3月开办到1947年2月停办,集美农林学校存续21年。今年3月,作为不可移动文物的集美农林学校开始修复。
著名诗人白采、园艺教育家章文才、林业专家叶道渊、殷良弼等都曾在集美农林学校任教,著名电影导演汤晓丹曾在集美农林学校就读。1930年,汤晓丹参加革命活动时被捕,后在集美农林学校的同学赖羽朋担保下出狱,又在赖羽朋的鼓励下继续开展革命工作。著名诗人彭燕郊也是集美农林学校的校友,他在1934年考入集美农林学校,后因水土不服患疟疾,不得不回家修养。一年后,他又投考了集美师范学校。《康定情歌》的采编者吴文季,于1935年从惠安老家来到集美农林学校求学。(来源:厦门晚报;文/记者 陈满意 图/林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