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县委“舍卒保车”决定
牺牲公社2000多亩早季作物收成
1962年10月3日到1963年6月13日,龙海大旱了253天,这是闽南地区遭受千年未遇的大旱。时任龙海县委副书记杨保成综合各方面的建议,汇总向县委常委会提交“堵江截流,引水抗旱”可行性实施方案,最后县委书记刘秉仁作出了“先截堵西溪,再引水灌溉水稻高产地区的10万亩良田”的“舍卒保车”战略决策。
由于莲花公社玉枕大队地处九龙江入海口,堵江断流后,玉枕大队2000多亩早季作物会被淹沉,粮食基本绝收,起初大队党支部书记黄狗屎想不通。莲花公社党委书记周顺明觉得“堵江截流”决策利大于弊,于是他一边积极响应龙海县委决定,一边努力做通黄狗屎的思想工作。最终,使黄狗屎顾全大局,下定决心牺牲玉枕洲。接下来,周顺明让玉枕大队工人在整个堵江工程中,承担了最艰难也是最危险的合龙口的打桩任务,他时常出没工地,与工人一起工作、生活。最终确保了堵江截流工程的成功,解救了近半个县的10万亩受旱田。1963年,龙海县全年水稻亩产1063斤,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
▲资料图丨1963年5月北溪江东桥进行堵江截流
《福建日报》编辑部随即撰写了一篇《舍卒保车》社论,称“堵江截流,引水抗旱”这一招是勇敢的一招,也是聪明的一招。不过,也正因为榜山公社、莲花公社的自我牺牲,才保住了其他5个公社10万亩田的大丰收,也才有了后来风靡全国的“龙江风格”。当时,周顺明做出的这一“顾全大局、舍己为人、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举动无不感动全县,放到现在,都能成为感动中国的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