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文化教育  >> 正文

厦门作家出版新作 讲述少年陈嘉庚的故事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台海网6月14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聚焦陈嘉庚的少年轨迹,讲述了少年嘉庚在集美的成长故事。近日出版的人物传记《少年陈嘉庚》是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吴尔芬的新作,该书从真实史料出发,讲述了少年陈嘉庚艰辛的乡村塾学之路,以毅力为动力坚持求学的故事,刻画了他坚强、勇敢和好学的形象,旨在让青少年读者通过阅读深入了解坚毅、爱乡、爱学的嘉庚精神,并从书中了解华侨文化、闽南文化、学村文化。

  为了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吴尔芬跑遍了厦门市和集美区的档案馆、图书馆,还从各种旧书摊上“淘”来100多本书籍,如1963年香港出版、由陈嘉庚儿子编著的《集美志》,还出一万元高价收购了1897年出版的关于厦门的英文版书籍。

  陈嘉庚虽然有回忆录和各种版本的传记,但都未涉及少年生活。“陈嘉庚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加在一起不会超过200字。”吴尔芬说,人物传记必须真实可靠,不能误导读者。另外,不同档案资料的文字表述有自相矛盾的地方,比如陈嘉庚到底捐建了几所学校,每本书记载的都不一样,需要找专家求证,确定哪一种说法更符合逻辑、更具权威性。为此,他向许多地方文史专家请教,核对文字的表述,还采访了集美侨联、校友会的老领导、老前辈,反复核实。

  内文配有大量相关史料照片,如陈嘉庚幼年入读的南轩私塾,以及书中所提及的极富闽南文化特色的地点照片,如集美鳌园、青礁慈济宫等,图文结合、全彩印刷,为读者带来丰富的阅读体验。

  厦门文史专家何丙仲为该书作序,他说,爱国主义是“嘉庚精神”的核心,爱国是陈嘉庚先生一生恪守的信念,也是他一生的行为准则。以“嘉庚精神”铸造独具特色的集美人文名片,特别是“诚以待人、毅以处事”的“诚毅”二字,阅读《少年陈嘉庚》就是要以“嘉庚精神”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记者 龚小莞)

相关新闻
厦门作家刘岸长篇小说《子归城》研讨会在四地举办:描绘百年沧桑 传递丝路精神

《子归城》研讨会现场。   《子归城》共四卷本。   作者刘岸在研讨会上发言。   台海网6月12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昨天上午,刘岸长篇小说《子归城》研讨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北京、福州、厦门、兰州四地举办。此次研讨会由中国作家协会小说委员会、《文艺报》社、...

厦门作协副主席刘鑫《山海变》系列作品六卷本出版

《山海变》六卷本气势恢宏,讲述了关于爱情、权谋的故事。   台海网4月7日讯 据海西晨报报道 近日,厦门作家协会副主席刘鑫(笔名“八月槎”)的东方架空历史小说《山海变》系列作品六卷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这部被称为“东方冰与火之歌”的东方奇幻英雄史诗甫一上市,即受到...

修旧如旧 厦门集美这所由陈嘉庚创办的学校将恢复原貌

■以嘉庚瓦为原型的文创。   ■工人从务本楼揭下瓦片。   台海网3月19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近日,一名工人上到集美农林学校务本楼楼顶揭下一块嘉庚瓦,然后缓缓走下来,在众人的见证下,集美农林学校不可移动文物修缮工程在天马山脚下启动。这所由陈嘉庚先生于1926年创办的学...

《集美志》这本书你见过吗?幕后故事来了

台海网1月13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集美志》深受集美文史爱好者的喜爱,这本书为研究集美和集美学村的历史提供了许多文史资料。您知道吗?《集美志》编撰者是陈嘉庚次子陈厥祥。这本书于1963年出版,如今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后来曾翻印过,但如今在市场上难得一见。今天,记者...

厦门这座嘉庚建筑经典代表 曾是全省第一高楼

南薰楼小档案   ■1955年动工,1959年落成。   ■主楼高54米、共15层。   ■2002年进行一次大修缮,2003年10月修缮工程结束。   集美学村南薰楼高大精美。(记者 王火炎 摄)   全省第一   南薰楼是陈嘉庚生前亲自主持督建落成的最后一栋嘉庚建筑,2002年进行过一次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