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文化教育  >> 正文

修旧如旧 厦门集美这所由陈嘉庚创办的学校将恢复原貌(2)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集美农林学校往事】

  陈嘉庚先生出资创办

  ■集美农林学校务本楼

  陈嘉庚在《南侨回忆录》中谈到:“我国素称以农立国,然因科学落后,水利未兴,改良无法,故收获不丰,民生困苦。本省虽临海,农业实占一大部分,尚乏农林学校,以资研究改良,余对于农科尤为注意。民国十二年函告叶校长,在天马山或美人山麓择地开办,土质虽欠佳,可以肥料补助。”

  按照校主的指示,叶渊前往天马山与美人山之间的荒地考察,议定农林学校校址和农林场场址。1925年12月,农林校舍务本楼及附属用房建成,并开辟农林试验场。1926年3月11日,集美学校农林部正式开学,招收甲种农林第一组四个班、学生130多名。

  引进的凤凰木成厦门市树

  集美农林学校成立后,学校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师生们在农场中种植苗木、水稻,购置各种农具,饲养牲畜,师生之间还举行过割稻比赛。学校栽植果树67种,还从国外引进了许多优良树种,如美国薄壳核桃、缅甸合欢、白玉兰、相思树等。

  1926年,集美农林学校从非洲引进了凤凰木,到集美几年后,长势很好。后来福州还曾到集美购买凤凰木的种子,当时一粒3角钱。1987年,凤凰木被定为厦门市市树,如今凤凰木在厦门已随处可见。在东山县广为种植的木麻黄也是集美农林学校引进的。

  蔡元培呼吁给学校拨款

  集美农林学校曾经费紧张,1936年,时年70岁的蔡元培给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王世杰写信:“惟查集美农林学校,农场广大,建设周备,种植畜牧,均见发达;该校近因环境关系,经费非常困难,倘蒙大部一体补助,庶几得有发展。”呼吁政府对集美农林学校给予补助。

  集美农林学校从1926年3月开办到1947年2月停办,存续时间21年。其间,先后聘任校长(主任)23人次,任期最长是三年又两个月,多数只任一年左右。先后招生25组,毕业生357人。

  黄永玉笔下的农林学校很大

  著名画家黄永玉在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中记述,他曾住过集美农林学校,他写道:“‘农林’在天马山脚底下。一大片地,大到什么程度呢?用以后学来的知识才晓得,大到可以盖三四个飞机场。都是农作物、稻子、麦子、玉蜀黍,荷塘、鱼塘、菜园,椰子、槟榔、广榔、油棕,还有凤梨、香蕉……天马山在远远的那边,一片蓝影子。”(文/图 记者 陈满意 通讯员 王进法 帅浩)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相关新闻
《集美志》这本书你见过吗?幕后故事来了

台海网1月13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集美志》深受集美文史爱好者的喜爱,这本书为研究集美和集美学村的历史提供了许多文史资料。您知道吗?《集美志》编撰者是陈嘉庚次子陈厥祥。这本书于1963年出版,如今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后来曾翻印过,但如今在市场上难得一见。今天,记者...

厦门这座嘉庚建筑经典代表 曾是全省第一高楼

南薰楼小档案   ■1955年动工,1959年落成。   ■主楼高54米、共15层。   ■2002年进行一次大修缮,2003年10月修缮工程结束。   集美学村南薰楼高大精美。(记者 王火炎 摄)   全省第一   南薰楼是陈嘉庚生前亲自主持督建落成的最后一栋嘉庚建筑,2002年进行过一次大...

文博馆员多年收集陈嘉庚的第一手史料 研究成果近期出版

陈俊林多年收集研究嘉庚史料。   陈俊林前不久刚出版的新书。   台海网11月12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陈俊林是陈嘉庚纪念馆文博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华侨华人史等。她致力于收集涉及陈嘉庚的第一手史料,前不久出版的《陈嘉庚精神的文化思想源流:兼论陈嘉庚的人文关怀精神》一书,...

厦门作家完成 《少年陈嘉庚》创作

台海网11月11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我是2000年来厦定居,之前在厦门警备区当过4年兵,见证了特区的成长,厦门就是我的第二故乡。”厦门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吴尔芬说。   多年来,吴尔芬参与了多部集美地方文献的编辑,对集美人文历史有着较深的了解。来厦门之前,吴尔芬任冠豸山文...

厦门:2021年“嘉庚精神宣传月”启动

台海网11月4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10月21日是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诞辰纪念日,2014年起,厦门市将每年10月定为“嘉庚精神宣传月”。10月29日下午,厦门市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了今年各项活动内容及筹备进展情况。受疫情影响,2021年“嘉庚精神宣传月”延迟至11月开展。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给集美校友总会回信7周年,也是陈嘉庚先生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