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文化教育  >> 正文

厦门这座嘉庚建筑经典代表 曾是全省第一高楼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南薰楼小档案

  ■1955年动工,1959年落成。

  ■主楼高54米、共15层。

  ■2002年进行一次大修缮,2003年10月修缮工程结束。

  集美学村南薰楼高大精美。(记者 王火炎 摄)

  全省第一

  南薰楼是陈嘉庚生前亲自主持督建落成的最后一栋嘉庚建筑,2002年进行过一次大修缮。1959年落成后,南薰楼成为全省第一高楼,整整20年无“楼”超越。

  共同记忆

  在交通尚不发达的年代,当绿皮火车经过高集海堤驶出厦门岛,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南薰楼;而离开集美时,最后一个目送人们远去的也是南薰楼。

  “活文物”

  中西合璧、贯通古今的嘉庚建筑,是中国建筑的一朵奇葩。作为嘉庚建筑的经典代表,南薰楼至今仍作为集美中学的校舍在使用,是真正的“活文物”。

  精美的彩色灰塑装饰。 (陈嘉庚纪念馆 供图)

  台海网12月2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从厦门岛经厦门大桥进入集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蔚为壮观的集美学村嘉庚建筑楼群,其中最为瞩目的当属南薰楼。南薰楼主楼高54米、共15层,是曾经的厦门乃至福建第一高楼。

  厦门特区建设40年来,高楼鳞次栉比拔地而起,最高纪录不断刷新,从几十米“长到”300多米,但南薰楼仍因其中西合璧的独特风貌、精美绝伦的装饰以及底蕴深厚的人文内涵,成为“我心目中的厦门地标”活动中市民的热门推荐。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相关新闻
文博馆员多年收集陈嘉庚的第一手史料 研究成果近期出版

陈俊林多年收集研究嘉庚史料。   陈俊林前不久刚出版的新书。   台海网11月12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陈俊林是陈嘉庚纪念馆文博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华侨华人史等。她致力于收集涉及陈嘉庚的第一手史料,前不久出版的《陈嘉庚精神的文化思想源流:兼论陈嘉庚的人文关怀精神》一书,...

厦门作家完成 《少年陈嘉庚》创作

台海网11月11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我是2000年来厦定居,之前在厦门警备区当过4年兵,见证了特区的成长,厦门就是我的第二故乡。”厦门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吴尔芬说。   多年来,吴尔芬参与了多部集美地方文献的编辑,对集美人文历史有着较深的了解。来厦门之前,吴尔芬任冠豸山文...

厦门:2021年“嘉庚精神宣传月”启动

台海网11月4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10月21日是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诞辰纪念日,2014年起,厦门市将每年10月定为“嘉庚精神宣传月”。10月29日下午,厦门市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了今年各项活动内容及筹备进展情况。受疫情影响,2021年“嘉庚精神宣传月”延迟至11月开展。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给集美校友总会回信7周年,也是陈嘉庚先生逝...

从上海来集美工作 就是冲着“陈嘉庚” 他研究传播嘉庚精神近30年

■林德时   ■林德时主编的《嘉庚精神简明读本》   台海网11月2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林德时是集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兼任厦门市中山华侨研究会副会长、厦门陈嘉庚研究会常务理事等。他从事陈嘉庚与嘉庚精神研究、教学近30年,曾多次荣获省、校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出版...

厦门集美:聚焦“一精神三文化” 共商发展金点子

集美学村是“一精神三文化”的重要载体。图为风光秀丽的集美学村。(记者 王火炎 航拍器摄)   台海网10月29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集美是嘉庚故里、百年学村,以嘉庚精神及华侨文化、闽南文化、学村文化为内涵的“一精神三文化”是集美独特的人文基因和城市灵魂,也是集美宝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