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文化教育  >> 正文

厦门作家完成 《少年陈嘉庚》创作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台海网11月11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我是2000年来厦定居,之前在厦门警备区当过4年兵,见证了特区的成长,厦门就是我的第二故乡。”厦门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吴尔芬说。

  多年来,吴尔芬参与了多部集美地方文献的编辑,对集美人文历史有着较深的了解。来厦门之前,吴尔芬任冠豸山文学院院长,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创作出版经验。他说,集美人文荟萃、名家辈出、人杰地灵,他很愿意发挥自己所长,为集美文化建设尽一分力量。他新近创作的《少年陈嘉庚》已经完成,即将于明年春节后出版。

  缘起

  策划创作代表集美的读本 让少儿更好地学习传统文化

  吴尔芬说,集美学村是我国著名的学村,应该更好地传承陈嘉庚的教育理念,将其发扬光大,让少年儿童学习传统文化——嘉庚精神及华侨文化、闽南文化、学村文化。

  2019年初,厦门外图凌零图书总经理陈忠坤与吴尔芬讨论,为了让少年儿童更好地学习地方历史文化,必须有一本故事性强又能代表集美的读本。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创作出版一本《少年陈嘉庚》。

  吴尔芬开始了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他跑遍了厦门市和集美区的档案馆、图书馆等,还从古玩城跳蚤市场和各种旧书摊上“淘”来100多本旧书籍,例如1963年在香港出版、由陈嘉庚的儿子编著的《集美志》,还以一万元高价买来1897年出版的关于厦门的英文版书籍。

  陈嘉庚虽然有回忆录和各种版本的传记,但都不涉及他的少年生活。“《少年陈嘉庚》应该是一本半传记性质的少年读物,必须真实可靠,不能误导小朋友。可是搜集到的有关陈嘉庚儿童、少年时代的文字,加在一起都没有超过200字。”这让吴尔芬为难了,还有不同档案资料的文字表述也有出入,例如陈嘉庚到底捐建了几所学校,每本书记载的都不一样,需要找专家求证,确定哪一本的内容更符合逻辑,更具权威性。

  为此,吴尔芬向许多地方文史专家请教,核对文字的表述。此外还采访了集美侨联、校友会的很多老领导、老前辈,反复核实。

  创作

  文学的真实是细节的真实

  人物要立体丰满生动有趣

  文学的真实是细节的真实,吴尔芬认为,只要在四个方面真实可靠,《少年陈嘉庚》的真实性就能立得起来。

  一是大事件的真实。比如集美哪一年有台风,哪一年发生瘟疫,哪一年出现干旱,这些在历史书上是有记载的,必须严丝合缝,契合进作品中。

  二是人物关系的真实。陈嘉庚的父亲回来集美几次?每次回来处理什么事情,待多长时间?他的弟弟妹妹差几岁?分别是哪一年出生的?陈嘉庚其他家庭成员的名字和关系,都是创作的基本信息,不能出错。

  三是集美民俗风情的真实。婚庆嫁娶、节日活动,集美作为闽南的一部分,既有跟其他闽南地区相同的民俗风情,又有独特的民间信仰和习性差异。只有准确把握,才能生动活泼。

  四是人物性格的真实。吴尔芬说,这一条最重要。陈嘉庚先生一生艰苦创业、倾资办学、忠贞爱国,“忠公、诚毅、勤俭、创新”这些“嘉庚精神”的内涵,与其少年时代的经历是密不可分的。他坚定地认为,陈嘉庚小时候目睹国家的落后,所以奋发图强;一定感受到文化贫乏的困苦,所以立志办教育。还有一条,作为商业奇才的陈嘉庚,小时候不可能没有任何表现。这么倒推,少年时代的陈嘉庚一定是吃尽苦头、勤奋上进、会做买卖的。这样的少年陈嘉庚才是立体的、丰满的,也是生动有趣的。

  吴尔芬表示,这四方面的真实就好比四枚钉子,牢牢地钉在文本的四角,使《少年陈嘉庚》有了真实性的四块基石。本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细节虚构是必不可少的。“虚构是为了更真实”,这是吴尔芬的创作态度。

  作家简介

  吴尔芬 自幼酷爱剪纸,19岁开始发表诗歌,近年主创儿童文学。现为青春梦工厂艺术总监、厦门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长篇小说《雕版》《九号房》《姐妹》《新蜀门》以及历史专著、人物传记、散文集、小说集等20余部,作品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客家风云》;入选《大学语文》《大学语文教程》《当代散文精品》《21世纪年度小说选》;获省政府百花文艺奖等;《谷文昌》《廖俊波》《孙家栋》入选2019年度中国出版协会30本好书、荣获“桂冠童书”奖、列入教育部中小学生阅读书目,《古田军鼓》入选《小读者》2020年度一百本好书,《瓷魂》入选搜狐“带一本书去未来”书单和江西省2021年暑假读书活动书目。

(记者 龚小莞)

相关新闻
厦门:2021年“嘉庚精神宣传月”启动

台海网11月4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10月21日是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诞辰纪念日,2014年起,厦门市将每年10月定为“嘉庚精神宣传月”。10月29日下午,厦门市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了今年各项活动内容及筹备进展情况。受疫情影响,2021年“嘉庚精神宣传月”延迟至11月开展。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给集美校友总会回信7周年,也是陈嘉庚先生逝...

从上海来集美工作 就是冲着“陈嘉庚” 他研究传播嘉庚精神近30年

■林德时   ■林德时主编的《嘉庚精神简明读本》   台海网11月2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林德时是集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兼任厦门市中山华侨研究会副会长、厦门陈嘉庚研究会常务理事等。他从事陈嘉庚与嘉庚精神研究、教学近30年,曾多次荣获省、校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出版...

嘉庚先生族亲耗时3年撰写“学村大观”

▲《集美学村大观》一书   陈新杰   台海网10月22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再过几天,集美作家陈新杰耗费3年时间撰写的《集美学村大观》就要面市了,这是他继《嘉庚故里》后撰写的第二本文史著作。今年72岁的陈新杰从教师岗位退休后,一直致力于研究陈嘉庚和集美学村历史。在这本...

陈嘉庚诞辰147周年纪念日|百年前,陈嘉庚就提出全面发展育人观

台海网10月21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双减”政策落地后,如何开展轻负高质的教学改革、以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事实上,早在一百年前,在闽海之滨的厦门集美区,就有一位智者以超前的眼光提出了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他就是被誉为“华侨旗帜、民...

清音荡鹭岛

台海网9月3日讯 据中国纪检监察报报道 厦门四面环海,因有成群的白鹭栖息,故别称“鹭岛”。岛上有文献记载的历史,可溯至唐朝,但厦门的建城史则要晚至明代。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为抵御倭寇侵犯,建成厦门城,意为“华厦之门”(厦通夏)。清乾隆《鹭江志》总论里说:“鹭岛者,泉东南岛也,以其为泉之门户,故曰门也”。从历史上看,筑城起即为海防御敌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