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小学的学生进行版画制作。(记者林铭鸿 实习生吕佳璇摄)
台海网7月25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昨天,民立二小四年级的范子涵把自己打扮成她喜欢的小公主模样:脖子戴上“项链”,头上顶着“皇冠”,定睛一看,它们都是用高粱秆做的;思明小学10岁的郭俊熙带来一碗“沙茶面”,令人垂涎三尺,来一口?且慢!它是面塑……
昨天起在市青少年宫举行的2021年厦门市中小学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现场展示活动,展示的就是这些。市教育局体卫处处长洪建军说,这是厦门中小学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取得的“战果”。
他介绍说,这些年来,厦门多所学校开设具有厦门地域特征、闽南文化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艺术项目,例如漆线雕、剪纸、面塑、陶艺、编织、珠绣、版画、扎染、纸艺等。40个项目申请参加昨天的展示,19个拿到入场券。
这是厦门首次举办艺术实践工作坊现场展示活动,和单纯的展示不同,19个工作坊都是开放的艺术空间,学生们有的负责现场制作,有的负责讲解,有的邀请他人共同体验。
范子涵站在学校展位前向大家展示她的高粱秆项链和皇冠。“用针串的,因为高粱秆内芯柔软。”她向好奇端详着“皇冠”的小朋友解释说。
范子涵参加的是学校的高粱秆兴趣小组,指导老师陈四梅调入民立二小后,开启高粱秆教学,这是她之前在同安教书时的一个课题。因为城市没有高粱地,陈四梅在学校的支持下,在校园里开辟一块地,种高粱。
陈四梅带着学生们一边种高粱,一边利用高粱秆制作工艺品、装饰画等。她说,这个艺术实践激发了学生们的想象力。昨天,她打开手机,启动一个App,屏幕上,一只“高粱秆小鸭”开始旋转,陈四梅说,这是学生们利用编程做出来的。
附近的湖里教师进修第二附属小学的展位,五年级小男生江櫯烜展示的是一只憨态可掬的粉红猪,这是他在学校三角插艺术工作坊学习的成果。三角插的材料是纸,江櫯烜说,用纸折出小三角插片,就可以拼出想要的形状。学校老师说,我们叫它“中国版乐高”。江櫯烜说,他的下一步计划是用三角插拼出一架飞机。
洪建军说,学校的艺术实践引导学生在美育实践中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而且,它还将美术教育与德育、劳动教育、乡土文化相结合,体现了工匠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的艺术创新及造型表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