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简史》不“简”
李泉佃(厦门日报社原社长)
《厦门简史》将一部千余年的厦门史浓缩到近80万字的内容中,可谓名副其实的简单;但从其内涵讲,则简而不“简”。主要体现在五个突出:
一是突出了厦门悠久的历史。
二是突出了厦门灿烂的文化成就。
三是突出了厦门光荣的革命传统。
四是突出了厦门独特的台侨优势。
五是突出了厦门骄人的建设成就。
厦门的华丽转身,蜕变为高素质高颜值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得益于厦门经济特区成立建设。1980年10月7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在厦门岛西北部的湖里地区划出2.5平方公里设置经济特区,率先确立了厦门经济特区先行先试的“试验田”的角色定位,从此拉开了厦门追风逐浪、勇立潮头的奋进大幕。40年间,厦门敢闯先试,源源不断地引入“改革活水”,先后历经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岛,设立台商投资区、保税区,实行计划单列,建设保税港区,实施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开展自贸片区改革试验等,实现一系列精彩嬗变。
自经济特区诞生的那一刻起,党中央始终心系这片热土,习近平同志更是亲自推动、亲眼见证着这座城市的沧桑巨变,在厦门经济特区初创时期,与广大特区建设者并肩奋斗;在经济特区进入全面深化改革阶段,为特区发展把准时代脉搏。尤其是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提出了“提升本岛、跨岛发展”战略,更是点燃了大厦门建设的澎湃激情。为了落实这一战略,厦门市委、市政府采取了多种举措,逐步有力有序推进战略实施。
《厦门简史》用一系列事实表明,厦门正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把握历史方位、扛起时代使命,用一系列变革图新、精彩嬗变,撞响中华民族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钟声!
《厦门简史》的主编虽然不是史学家,但他们以实干家的眼光来打量梳理一座城市,气魄之大,视野之高,功夫之深,奠定了这部书,实乃力透纸背,着实可圈可点。
慎终追远继往开来
陈慧瑛(著名作家)
《厦门简史》的可贵处在于:重新梳理了厦门历史的研究思路,用史实说话,明确提出厦门历史是同安历史的延伸,通过同安和厦门古今沿革息息相关的地缘、亲缘、文缘,比较圆满地厘清“古同安,今厦门”这一极为重要的历史文化脉络,从而消除以往定位“厦门建城于明朝”,将厦门历史压缩千年的旧史误导。回眸千年古城,正本清源,重现历史真容,可谓功德无量!
今日,由于独特的区位优势、宝贵的港口资源和丰厚的文化积累,美丽的厦门已然完全摆脱了当年边陲小城的狭隘格局,完成了向国际化大都市的崭新蜕变,还原厦门千年历史名城风貌,让厦门以更加深厚的历史积淀,更加宽阔的博大胸怀,去包容古今中外各种文化,去团结海内外同胞和友人,慎终追远,继往开来,使千秋古城再振雄风、更创辉煌。这,应该也是修史为镜的另一功德吧!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新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述学习党史国史的意义。官方修史不易,民间修史,更是难上加难。《厦门简史》编写组,遵照习总书记的指示,在不足三年的时光里,克服了千难万难,终于将巨著写就、出版,并将它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厦门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的厚重献礼。这一份可歌可敬的奉献精神和深厚的人文情怀,令人深深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