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文化教育  >> 正文

清代古渡口石碑现身同安汀溪(图)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台海网7月14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近日,一方清代同治年间的古渡口石碑在同安区汀溪镇被文史工作者发现。这是同安区现存较为珍贵的古渡口石碑,对研究古代同安渡口码头水运、溪海联运具有重要实物价值。自古以来,同安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港口,以及海上交通航海地带、海上交通会集地,历史上溪海联运繁盛。

  古渡口石碑保存完好 见证同安繁荣溪运

  沿同安“母亲河”西溪溯溪而上,一方“隘头渡口石碑”被文史工作者许梗桐访查到。这方“隘头渡口石碑”保存较完好,高1.86米,宽0.85米,厚0.18米。碑面镌刻字迹清晰,左为“钦加同知衙署泉州府同安县正堂为十级纪录十次温为”;右为“同治柒年闰四月”。

隘头渡口石碑 许梗桐 摄

  汀溪镇文化站原站长刘良阵介绍,石碑原立于汀溪驶船潭坤泽洋一侧。经考证,为清代同安县衙制定的相关规定,与行人过渡有关。明代,拦汀溪水筑坝建大圳灌溉农田,坝上形成水潭,大雨时行人通行需用船渡。该石碑的发现,对研究汀溪乃至同安双溪水运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相关新闻
实地探访!快来认识同安这所百年老校……

台海网7月1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梁静) 你知道同安哪所中学已超过百岁?厦门市同安实验中学!它不是在2019年9月才起这名字的吗?   是的,同安实验中学虽然校名比较新,但它不是新校,它已走过一百三十一载春秋,前身是创办于1890年的“启悟轩”。   本文希望通过梳理该校的办...

弘扬志愿精神 凝聚向善力量 同安大同街道慰问环卫工人

台海网7月11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吴鹏波 通讯员 纪志阳文/图)迎最早晨曦,送最后晚霞,环卫工人始终为城市的清洁工作奉献着自己。为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助力“爱心厦门”建设,7月10日下午,在同安区委文明办、志愿者联合会的指导下,同安区大同街道携手东山民俗文化...

同安各大农场迎来采摘期 去赴一场甜蜜之约

台海网7月11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吴鹏波 通讯员 余雪燕 何东方 文/图) 瓜果飘香,这是最香甜的季节,每一口都让你从口甜到心。   同安的各大农场里,芒果、菠萝、桃子等水果都迎来采摘期。还等什么呢?快约上家人好友,去同安赴一场甜蜜之约吧!   金煌芒、芒果王,味甜甘、气...

你弹奏我歌咏心向党颂党恩 “千年银城”同安琴声悠扬

台海网6月2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吴鹏波 通讯员 杨心亮 余雪燕郑素描 王荣斌 夏海滨文/图)百琴齐奏,八方来咏;红色音符,点燃银城。昨日,“百琴齐奏颂党恩”——同安区弹奏点系列活动在同安乐海城市广场举行。活动现场上演了一幕幕“你弹奏我歌咏”的动人画面,跳跃整齐的红色音...

【网络中国节·端午】同安造水村:沿用古法制碱粽 黄中透亮软糯绵甜

古法制作的碱粽。   台海网6月13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在同安区汀溪镇造水村,家家户户延习古法,纯手工制作碱粽,不仅是节日特色,更是这里一代又一代的文化传承。   12日,恰逢周末,村子里几十户人家不约而同在这一天包起粽子。一大早,70多岁的卢阿嬷就忙活开了。卷粽叶,塞糯米,用线裹扎……两个小时后,几百个连成一片的碱粽就挂满壁板。“粽叶要摊平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