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文化教育  >> 正文

从厦门翔安走出的开国少将彭德清:功成魂归故乡水(3)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海天骄子魂归故里

  活跃在闽南游击战场第一线的彭德清,几次在厦门渡过生死难关,经历堪称传奇。1936年,彭德清再次经历了一次险中突围。当时,他带领部分游击队员突破敌人封锁,从安溪转移到沙美村。而叛徒与反动武装就埋伏在此,将他们团团包围。当时是农历三月初七,大雾弥漫,彭德清跳入溪中,躲进庄稼地,利用浓雾掩护,顺利突围。

  1938年2月,闽南处处草长莺飞,彭德清告别故乡,告别亲人,带着队伍雄赳赳气昂昂地开赴皖南抗日前线。抗日战争时期,彭德清率部多次挫败日伪军的扫荡。他曾担任团长兼政委的一师三旅七团所向披靡,被誉为“一代劲旅”。

  从上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彭德清投身革命,贯穿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参加抗美援朝、解放一江山岛、炮击金门等。后来,他参与了新中国的交通、海运等建设。

  ▲彭德清(中)与家人在北京合影。

  1954年8月,彭德清调入海军工作,次年他参与指挥了解放一江山岛战役。1958年,彭德清担任海军前线指挥员,完成炮击封锁金门的任务。1965年至1981年,彭德清任交通部副部长、部长,为祖国远洋运输、救助打捞等各项事业殚精竭虑。退居二线后,他主编了《中国水运史丛书》《中国船谱》《中华海魂》等书。彭德清还发动好友捐助家乡的教育和发展,筹建彭厝小学、同安一中等学校,推进同安程控电话工程等建设。

  1999年6月,彭德清逝世。家人按照他的遗愿,将骨灰撒入厦门、翔安彭厝、金门交界的水域。出生在海边的他,重回家乡大海母亲的怀抱。至此,彭德清走完“两头海、中间山”的一生。“父亲对家乡的感情很深。”彭平平告诉记者,1960年是父亲第一次带她回彭厝,当时村子很破旧,如今61年过去了,唯一不变的还是那些石头房,但是越看越有感觉。现在,她能准确地用闽南话说出“海蛎煎”。她说,那是父亲的拿手好菜。

文/图 记者 曾嫣艳 通讯员 蔡江沈 林淑彬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相关新闻
108岁“开国少将”党龄90年 收到纪念章高兴得像孩子

108岁“开国少将”党龄90年 收到纪念章高兴得像孩子   6月21日,一枚“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被送到了东部战区总医院病房,迎接它的主人是108岁的“开国少将”张力雄。张力雄1913年11月21日出生于福建省上杭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9年3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迄今已有90年党龄,1961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目前健在的6位共和国“开国将军”...

103岁老红军、开国少将杨永松:"心中有旗帜,前进有方向"

开栏的话 风雨百年路,奋斗铸辉煌。 今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创造了许多人间奇迹。 知史鉴今,行以致远。从即日起,解放军报开设“百年铸辉煌”专栏,通过采访老战士、老同志及其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回顾老战士、老同志在党的领导下不懈...

海边渔村走出开国少将 寻访厦门籍将军的传奇故事

台海网3月16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彭德清的故事很长,他终生奋斗,贯穿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参加抗美援朝、解放一江山岛、炮击金门等战斗。随后他参与了新中国的交通、海运等建设。彭德清的故事很传奇,他自解镣铐翻墙越狱、利用...

百岁开国少将詹大南忆抗战

打游击、反“围剿”,爬雪山、过草地,浴血抗战、抗美援朝……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中,今年105岁的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詹大南南征北战、驰骋疆场,立下赫赫战功,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特别是抗日战场上与日军的殊死搏斗,是他永不磨灭的记忆。   1940年春天,日军兵分三路围攻北京附近的平西根据地。当时,冀热察挺进军第九团二营营长詹大南率队在北京近郊的门头...

开国将军彭德清纪念室在翔安区新店镇重装开馆

台海网11月17日讯 据厦门广电网报道 11月14日,是开国将军彭德清将军的诞辰。为了缅怀彭德清将军的丰功伟绩,11月14日上午,彭德清纪念室改造提升开馆仪式在翔安区新店镇彭厝社区举行。   彭德清的女儿、女婿与现场嘉宾一同为彭德清雕像落成剪彩。据了解,彭德清纪念室原为厦门革命纪念遗址松山学校,1991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被授予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