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良近照。
刘伯良年轻时的照片(修复图)。
人物名片
刘伯良,1934年出生,福建南平浦城县人,1949年入伍,1979年转业到原建阳地区公路局任副局长、党委副书记,1994年离休,2012年到厦门生活。
台海网5月21日讯 据海西晨报报道 每一段红色记忆,都是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照耀我们砥砺前行。日前,嘉莲街道莲秀社区老党员刘伯良向记者讲述了他经历的红色往事。
苦难童年
激励他走上革命路
刘伯良小的时候,父母以开豆腐店为生,收入微薄。为了守住家里一头年底用来还债的猪,父亲被坏人打伤,最后含恨而终。后来,家里的豆腐店也被国民党的伤兵强占,母亲只能靠给人打零工养活刘伯良兄妹几人。
童年的苦难刻在了刘伯良的心里。1948年,他读书时在日记里写了家庭的困难,并表明了自己想当兵的心愿。他的语文老师朱老师是地下党党员,告诉他以后一定有机会。
1949年5月,浦城解放。在朱老师的介绍下,刘伯良参加了第二野战军的文工队,随部队到了建瓯。
革命征途中
受到党的精心培育
刘伯良回忆,一进部队,他参加了组织的学习,奠定了他“为人民服务”的革命人生观。在文工队,他和战友们一起贴标语、打腰鼓、耍花棍、唱革命歌曲宣传革命。
不久后,部队接到进军大西南的任务。刘伯良告诉记者,他年纪小,部队的领导对他很关爱,行军途中看他小小的个子背着重重的行军包,便让他骑马,被他婉言拒绝了。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这天,刘伯良和战士们放假3天。他说:“真是比过节还开心,我们每个人发了3斤猪肉、半块银元。我买了一支钢笔,照了一张照片。”
抗美援朝
目睹“细菌弹”落下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刘伯良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1951年3月到达朝鲜后,他被派在军部文印室工作。
有一天早晨5点多,刘伯良来到小河边洗脸。头上有美军的飞机飞过,他抬头一看,一枚炮弹从天而降,弹壳打开后,一片苍蝇蚊子老鼠落了下来,这是美军投掷的细菌弹。他赶紧跑回军部报告,战士们迅速把这些害虫掩埋掉,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从朝鲜战场回来后,刘伯良入选了海军部队,经过体检成了一名飞行员。在25年的空军生涯中,他参加过3次大型军事演习,获得了不少荣誉。
如今,在庆祝建党100周年的日子里,回忆峥嵘岁月,刘伯良感慨万千:“祖国越来越强大,生活水平越来越好,科技也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希望我们党的事业越来越好,国家越来越强盛。”
(记者 晋君 通讯员 林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