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红色记忆系列连环画《许宗怣的故事》。
1949年,许宗怣参加攻打莲浔盐兵战斗,负责运送军需。
台海网4月20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红砖瓦,燕尾脊,一座典型的闽南红砖古民居,隐身于错落有致的小洋房中。较于周边崭新的洋房,它是一处特别的存在。许厝131号位于翔安区内厝镇许厝村内,曾是解放战争时期老游击队员许宗怣(yóu)开展革命工作的故居。
从相马师到搞地下活动的游击队员,得到父亲真传的许宗怣,掌握了一手“相马”的好手艺,经营触角遍布翔安周边,包括晋江、南安、金门一带,因此结识众多友人。这些经历,为其日后游刃有余地展开地下活动奠定了基础。在解放马巷、澳头、刘五店等战斗中,许宗怣利用自己的关系网,发送传单通知、提供交通工具、协助物资运送、护送转移人员等。
祖传相马手艺 痴迷于养马识马跑马
许宗怣曾在这里开展革命工作。
“吱呀”一声,许宗怣的二儿子许清泰推开两扇旧迹斑斑的木门,门上挂着门牌号“许厝村许厝131”。岁月流转,宅子已老,主人已逝,但这里仍是曾经的模样。斑驳的泥墙,歪斜的门窗,缠绕在屋檐下的蜘蛛丝,似乎悄悄讲述着许宗怣当年从这里出发,开展地下活动的点滴。
1924年,许宗怣出生在同安县浦园乡东界保(现翔安区新店镇东界村)一个“伯乐”世家。父亲许用运是个忠厚老实的庄稼人,他掌握了祖传的“伯乐”手艺,是晋江、南安、同安和金门著名的兽医、相马师。许宗怣机灵聪慧,从小跟着父亲奔走于十里八乡,渐渐也痴迷于养马、识马、跑马,因此有“马怣”(即“马痴”)的雅号。许宗怣看马,能从小马中估测长大后马的高度、力度、速度和性情,也能推测出马龄、生育能力和潜力值等,继其父之后成为响当当的第二代“伯乐”。
许宗怣跟父亲学艺时,也学会了“互利互惠、吃点小亏没问题、帮人就是帮自己、多个朋友多条路”的生意经,渐渐看懂了“牵绳、放绳”等道德行规,掌握了许多江湖暗语,为他以后从事革命活动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