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人们到户外踏青休闲。 张江毅摄
-市民纷纷外出享受美好春光。 陈立新摄
台海网4月4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今天是清明节,记者采访厦门的文史专家和民俗专家了解到,清明节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清明本无过多节俗,后来逐渐兼并寒食,将原来属于寒食节的习俗转移到清明。而相传此节俗源于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绵山焚身”的介子推。
鸡蛋鸭蛋薄饼祭祖 锄草描红祭拜后土
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荣誉指导、文史专家彭一万介绍,清明节在古代称作“上巳节”。现在清明节也可叫作“三月节”或“三日节”。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主要活动是祭祖和扫墓。据《厦门志》记载:“清明,各祭其先。”清明节前后十天都是百姓扫墓的日子,扫墓是一种家族活动,一家老小往往会带上鸡蛋、鸭蛋和薄饼祭祀先祖,并供奉水果、糕点、龟粿、蒜蓉枝、清明粿、麻酪、薄饼等祭品。有些人祭拜祖先是在家中进行,而有些家族人丁兴旺,为祭拜宗亲、宗族,则会专程奉祀祖庙、祠堂。值得注意的是,扫墓的时候要先把墓旁的野草杂草清理干净,之后才能点香点烛,敬献供品,同时要烧金银纸,并且用红朱笔把墓碑上的字描红,表示后人对先人的敬重和怀念。旧时,坟墓大多在郊外,因此当家族去扫墓时,往往会捎上锄头,锄净坟地周围杂草,然后将墓纸压入坟土中,为墓碑“描红字”。同时也会祭拜后土,为土地公和先祖烧金纸。
台湾的祭祖扫墓活动也是从大陆传过去的,有些台胞在祭拜的时候还朝向海边面向大陆,以感恩先祖开台恩德,激励子孙奋斗创业。祖墓在大陆的,也会经常回来祭扫。
赏花放风筝荡秋千 吃薄饼是对“寒食”的承袭
彭一万说,除了扫墓,踏青活动也必不可少。有人会在海边放风筝,或是去户外活动,漳州地区还会在清明节抬城隍爷出巡。“清明时节雨纷纷”,百姓会在扫墓后到郊外放风筝、荡秋千。在过去封建社会,女性很难外出,于是便利用清明扫墓的时机到郊外游玩,采花戴于头上以表吉利之意。清明时节恰逢杜鹃花的花期,可以把杜鹃花当作祭品。在闽南地区妇女还会把榕树枝叶别在头上,寓意不祥之气能够离开。
此外,清明时节也是植树造林好时间,不仅美化环境还可以让空气更加清新。
厦门市民俗学会副会长郭坤聪介绍,清明节厦门除了扫墓祭祖敬灶头、敬门神、踏青赏花等传统习俗外,住在沿海的渔民要祭拜妈祖,而厦门人还会提前在门口插艾草来驱除蚊蝇、驱毒除瘟,并开始为端午节筹划赛龙舟、包粽子等活动做准备。
清明节还有吃薄饼的习俗,薄饼又叫春卷,“把春天卷起来”的意思。郭坤聪说,薄饼是闽南地区不经油炸的传统春卷,在清明节逐渐兼并寒食节的过程中,厦门人吃薄饼,乃是对清明吃“寒食”的承袭。(记者 龚小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