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文化教育  >> 正文

抗倭名将“俞龙戚虎”留诗鹭岛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万寿岩内的“俞戚诗壁”。

  台海网3月24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厦门万寿路上的万寿岩是一处历史名胜,厦门“大八景”之一,名曰“万寿松声”,目前这里古松已荡然无存,倒是留下了许多明清时期的摩崖石刻,其中,最有名的当属“俞戚诗壁”,这处明代古崖刻见证了一代抗倭名将俞大猷、戚继光的风采和往事。

  “俞戚诗壁”:游万寿岩 将军和诗

  在中国历史上,从元代开始一直到明代末年,倭寇为患中国,给中国东南沿海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经济损失。明中期以后,日本倭寇更为猖狂,大肆侵扰闽、浙、粤沿海一带,凡倭寇所至,烧杀抢掠,千里为墟。嘉靖四十一年至四十四年(1562年-1565年)抗倭名将戚继光、俞大猷数次入闽抗击倭寇。1564年2月戚继光率戚家军追击倭寇至同安王仓坪(今属龙海),斩敌数百人。1565年秋,俞、戚二军会师闽粤交界,彻底歼灭倭寇主力,从此,为患多年的倭寇基本平息。根据有关专家考证和历史的记载,“俞戚诗壁”即为戚继光、俞大猷在抗倭期间到厦门时所作。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万寿岩寺住持普荫所撰《万寿岩记》摩崖石刻称“倭寇之时,俞都督讳大猷、戚参将讳继功(应为“光”之误)曾到此,有诗留题,勒之于石壁之上”。

  “俞戚诗壁”上的诗刻,第一首诗云:“万丈峰峦耸目前,不须雕巧出天然。露涵石瓦生春色,炉爇旃檀起瑞烟。自信明时无隐逸,还疑僻处有神仙。公余正好谈玄妙,又统三军过海边。”据道光《厦门志·卷九·艺文》载,此诗署名戚继光。

  第二首诗云:“幽岩屹立梵宫前,片石呈奇瓦俨然。峭壁罅虚寒漏月,博山香爇暖生烟。高僧煮茗能留客,樵子观棋每遇仙。说罢禅机登绝顶,恍疑身在五云边。”此诗则署名俞大猷。(注:爇,音若,意为燃烧。旃,音展,意为赤色。罅,音霞,意为裂缝。)

  在《厦门志·卷二·山川》中载说:诗壁“石镌明人诗二首”,其实石壁上是有三首诗的。

  第三首诗云:“禅宫俯瞰乱峰前,片瓦重重势俨然。松落石檐寒带雨,云飞山户晓生烟。人夸竺国三千界,我爱蓬莱第一仙。幸喜封疆无事日,楼船同渡海南边。”从诗中的第一、二首可以看出诗情豪迈、气宇轩昂,是出自干城之将手笔,而第三首则语带空灵,充满禅意,应是当时万寿岩寺高僧之作。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相关新闻
中国海军训练舰首次访问惠灵顿

新华社惠灵顿10月26日电 执行远航实习和出访任务的中国海军训练舰戚继光舰26日上午抵达新西兰首都惠灵顿,开始对新西兰进行为期4天的友好访问。这是戚继光舰入列后首次访新,也是中国海军训练舰首次访问惠灵顿。   上午10时,在舞狮表演的鼓乐声中,戚继光舰缓缓停靠惠灵顿港。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工作人员、华侨华人和留学生代表,新西兰海军助理司令兼参谋长海耶...

平和九峰有处明代摩崖石刻 记录俞大猷剿贼功绩

台海网4月17日讯 据闽南日报报道,平和县九峰镇镇郊塔山上有一处摩崖石刻,与一代抗倭名将俞大猷有直接关联。近日,笔者一行人跟随平和县博物馆已退休的老馆长朱高建前往探个究竟。   朱高建介绍摩崖石刻上的文字   从山脚下沿柚园小路爬过一段陡坡,在半山腰的柚园边出现一块...

戚继光诞辰,这首歌送给永远的民族英雄【沙画】

视频信息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民族英雄戚继光诞辰490周年之际,军地文化工作者创作历史抒情歌曲《踏平海波山河秀》,向戚继光将军致以崇高敬意!

古代战争背后的密码

“柳边求气低,波他争日时。莺蒙语出喜,打掌与君知”;“春花香,秋山开,嘉宾欢歌须金杯,孤灯光辉烧银缸。之东郊,过西桥,鸡声催初天,奇梅歪遮沟。”这是两首看起来很平常的古诗词,如果不了解它们背后的玄妙之处,我们可能并不会把它们和“密码”二字联系到一块。   事实上...

浙江台州七旬“船王”制作捐献戚家军战船模型

中新网台州2月5日电(见习记者 潘沁文 通讯员 陈赛)400多年前的战船是何模样?在浙江省温岭市71岁“船王”莫康春看来,这不算个难题。近日,莫康春将其亲手制作的戚家军战船模型捐献给了台州戚继光纪念馆,为了做好这艘船模,他翻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并花了70多天设计制作。   莫康春是温岭市石塘镇上马村人,早年在渔船上做木工。退休后,他开始潜心研究设计船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