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的精湛表演令观众动容。
台海网8月16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7日、8日连续两晚,经过半年修改打磨的歌仔戏《侨批》与观众见面,海外华侨华人的乡愁记忆和文化符号令人动容。9日,该剧召开了创作座谈会,8位戏剧评论专家专程来厦为该剧“把脉”,既有发自内心的点赞,也有坦率地指出了不足。专家们认为,该剧有望成为一部有影响力的作品。编剧曾学文、导演韩剑英、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主任林德和等剧组代表表示,将虚心听取专家们的建议,对剧本、舞台呈现等做进一步提升。
演了三年剧本已改了五次
戏剧人都知道,制作出一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剧目,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无数次的精雕细琢和反复打磨,孜孜以求、精益求精。因此,演出之后开创作座谈会,最有利于提升作品的艺术水准。
一直以来,厦门文艺界始终秉持这样的精气神——歌仔戏《邵江海》《蝴蝶之恋》和高甲戏《阿搭嫂》《大稻埕》等几部被中国戏剧界认可的作品,编剧和主创团队边演出边听取各方意见,不断修改打磨,才被载入戏曲名录。
从2015年创作到2018年首演,《侨批》的剧本经历了5次“大手术”。去年的两场研讨会,又给了曾学文很大启发,疫情期间,他再次对剧本做了大幅修改,和韩剑英、林德和等反复商讨,更加突出侨批的命运感,并丰富人物的情感厚度。
进一步挖掘侨批的现实意义
中国戏剧家协会原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季国平,从《邵江海》开始接触歌仔戏,可以说是一路看着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成长起来的,他感慨道,“这个团队在这20年里一直保持着高水平创作,为21世纪以来的歌仔戏做出了贡献。这与主创人员的努力有很大关系,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导演,其他人都是本土培养出的人才。”季国平说,福建戏剧不追求大制作,更专注于戏剧艺术本体。这次把感情做到了极致,演员表演出色,细节上给人惊喜,希望在体现“侨批”意义和价值方面做更多的挖掘。
解放军原总政治部文艺局局长汪守德是第一次看歌仔戏,他被这部戏的艺术魅力所征服。“《侨批》的选材独特,具有不可替代性,台上所呈现出的质量、状态都很到位,赏心悦目。”汪守德指出,尽管如此,这部戏看到后面有些不够震撼人心,可以试着站在今天的角度去看待那段历史带来的启示和现实意义。
在悲剧中拥有诗意的美好
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成员、秘书长崔伟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侨批》不是简单地讲述“侨批”这一表面事物,而是通过侨批、人物等回顾了中国历史命运,让我们感受到中国历史上受到的苦难、中国人真挚坚守的情感,中国百姓在争取自身命运时的决绝。舞台上细节的设计,让这部戏在悲苦中有了些许诗意的美好。遗憾的是,人物的命运与情绪感染力还需要加强,要处理好焦点与散点的关系。
“这是一段诗化了的苦难史。”同样是第一次观看这部戏的中国艺术研究院原戏曲研究所所长王安奎,称赞编剧和导演是高级的酿酒师,将悲剧制作成苦酒却能让人在苦痛中有美的享受。他指出,希望后半段的剧情能够与前半段衔接得更顺畅。
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原主任李春喜表示,这部戏塑造了闽南人的地域性格——吃苦耐劳、隐忍顽强、忠义守信、家国情怀。戏中做足了铺垫,在基本流畅的同时又有棱有角、有顿挫感。不同时空的叠加、对比,让情感表达更为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