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6月15日讯 据海西晨报报道 日前,由来自两岸一流的纪录片团队历时三年倾情打造的《共生缘———峇峇娘惹情》,在凤凰卫视中文台向全球首播,引起了海外华侨、华人的极大反响。
据悉,该片系全球首部反映峇峇娘惹族群发展轨迹和历史人文的纪录片,共6集,总长120分钟,由厦门理工学院影视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黄婉彬策划并担任制片。
昨天,黄婉彬接受晨报记者专访,讲述了《共生缘峇峇娘惹情》创作背后的故事。
历时三年倾情打造
提及这部纪录片的创作起源,黄婉彬说,2016年10月,她曾作为大陆唯一受邀的高校教师,参加了在马六甲举办的首届“峇峇娘惹文化研营”暨“2016马六甲世界闽南文化节”,发现了这个族群的特别魅力。
实际上,关于峇峇、娘惹,很多熟悉马来西亚文化的读者并不陌生。远在600多年前,郑和七下西洋,五次停靠马六甲,团队中90%来自闽南,他们与当地土族妇女通婚的后代,男性称为“峇峇”,女性称为“娘惹”。二战前期,峇峇娘惹一度成为连接欧洲殖民者与华人的关键少数,权倾一时,富甲一方,并逐渐形成独特的文化特征:既保留中华传统文化,又深受马来西亚及其他非华裔族群影响。他们创办华人教会、华人社团、华人报纸,创下诸多东南亚华人史上第一的纪录。
为了更好地梳理这群东南亚华人的移民史,记录峇峇娘惹的共生共融文化,黄婉彬组建起了一支庞大的专家团队。
2017年10月和2018年2月、5月,摄制组分三次奔赴马来西亚马六甲、槟城以及新加坡,展开深入调研考察,形成脚本。2018年6月,该片在马来西亚槟城开机。同年8月,主要场景顺利杀青,11月底全片拍摄完成,随后转入紧张的后期制作,直至目前顺利播出。
受访者平均年龄超过90岁
记者了解到,由于峇峇娘惹的历史神秘而封闭,鲜少记录在真实的影像中,因此,要拍摄这部纪录片的难度可想而知。对此,黄婉彬告诉记者,拍摄期间,摄制组四处奔波,查阅了尘封已久的档案,寻找任何可以还原历史的真实资料。
“其间,我们采访了40多位关键人物,其平均年龄已经超过90岁,部分原先已经约定好接受采访的,还未等团队见到就已离世,十分遗憾。”黄婉彬说。
搭建“国宝”级专家团队
而为了突出本片的文献和学术价值,摄制组还搭建了专家团队,中、马、新三国“国宝”级南洋史专家吴凤斌、林源瑞、柯木林、包乐史、汤锦台等,将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提供给摄制组。最终,该片的拍摄素材超过1200分钟,可谓十分翔实。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珍贵的史料图片及影像由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和新加坡国家档案馆无偿提供,更是首度在国内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