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文化教育  >> 正文

为写武侠小说 厦门一退休会计自创棍法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张树民正在写作。

  台海网4月7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退休前,张树民是一名会计,整天跟数字打交道,在这岗位上一干就是40年。退休后,他开始沉迷于文学创作。近三年来,他在《湘江文艺》《文艺窗》等刊物上发表作品数十篇。

  退休后再续文学缘

  首篇作品就在期刊发表

  最近,张树民创作了一部十五万字的自传体小说《湘西旧梦》。“这部作品以湘西地区时代变迁为背景,展现了张家三代人半个多世纪的奋斗历程。”张树民介绍,“我不懂写作技巧,只是想把心里的话说出来,把岁月给予的宝贵记忆留给后人。”

  张树民出生于1953年,家住翔安。“我从小就很喜欢写作,还自编自导过好几部舞台剧。”张树民告诉记者,1980年,他成了一名会计,繁忙的工作之余他还要忙碌农活,写作成了一个遥远的梦。

  退休后,他决定重拾写作之笔,再续文学缘。早先,家人认为他是“瞎折腾”,可张树民不放弃,非要写出个名堂来。

  散文《草鞋》是张树民的首篇作品,那是他对童年旧事的回忆。“试着向发行于老家湖南的一个文学期刊投稿,没想到竟然发表了。”这件事极大地鼓舞了张树民,这之后,他又一口气创作了《房东》《毛姐》《石板桥》等作品。

  为增加阅读量

  每月买几十本书

  一年前,张树民创作了一部十万字武侠小说。为了对武者有更深的了解,他开始锻炼身体,自练鞭剑枪棍。他竟自创一套棍法,闲暇之余用来健身,常吸引众人驻足观看。

  在张树民家中,珍藏着一摞厚厚的稿纸,上面密密麻麻,正反两面都写满了字。“一共160页,大概15万字。”张树民说,他大概写了半年,每天都坚持写上几页。15万字的手稿,他全用钢笔手写,用了一瓶半墨水。写长篇小说是个浩大的工程,张树民有时累得手都抬不起来。他常在晚上8:30-11:00这段时间写作,夏天天热时他凌晨四五点就起来写。

  他不会操作电脑,在草稿纸上写完后,会让儿子帮忙处理成电子版。“我一年四季就三身衣服,夏天一件白的确良衬衣,其他季节两件夹克,一件黑色,一件灰色。”张树民说,自己的退休金都投到了创作上。为了增加阅读量,这几年来,他平均每个月都要买几十本书。(文/图 本报记者 邓 宁

相关新闻
如何赓续武侠小说的文化记忆?

作为一种文学类型的武侠小说显然走向末路了,但武侠的情感结构则可能散入新兴的通俗文化之中,变换了模样和气质,而依稀绵延,赓续流播。   前不久读到一位哲学教授写的批判武侠小说的文章,大致的意思是,武侠小说代表一种停留于原始“互渗律”层次上的幼稚思维方式,它基于传统“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人性观,弥漫于民众思想深处,是对主客相分的健全常识的遮蔽和...

金庸先生,好久不见,原来你从未离开过…

我眺望远方的山峰,我寻找大海的尽头,   蓦然回首,才发现你在等我   没离开过   95年前的今天,1924年3月10日,浙江海宁的一个书香世家中,一个男婴呱呱坠地。在他为自己初次降临人世而发出啼哭之时,没有人想到,他会以自己汪洋恣肆的想象力,横扫百年武侠小说史,享誉整...

萧逸的尴尬与武侠小说的文化内涵

【文化评析】   近日,武侠小说家萧逸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萧逸是著名的新派武侠小说家,但与金庸去世刷爆朋友圈引发各界缅怀不同,萧逸去世后文化界与评论界反应寥寥。更为尴尬的是,作为一位创作了50多部武侠小说、作品发行量超过千万册的作家,在中国知网上甚至找不到一篇专门谈论其武侠小说的学术论文。同为武侠小说名家,萧逸的身后遭遇及其在中国文学界的地...

武侠小说家萧逸因病在洛杉矶去世 曾与金庸古龙齐名

中国侨网11月20日电 据美国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发讣告称,著名的武侠小说大家萧逸先生(Shiao Ching Jen)于洛杉矶当地时间2018年11月19日,因肺癌晚期,医治无效辞世,享年83岁。   萧逸先生于1935年6月4日出生于北京,原名萧敬人,山东菏泽人。萧逸是著名新派武侠、历史小说大家。近半世纪的创作生涯中,共出版各类脍炙人口的长篇历史、侠情小说近五十余部。其中《甘...

三联书店出版金庸武侠小说始末 创造大众读物经典

原标题:创造大众读物的经典   金庸(1924一2018)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生于浙江海宁。读中学期间遇抗战爆发,随校流亡,辗转求学,后考入中央政治学校外交系。1946年以后在杭州《东南日报》、上海《大公报》任职,并在上海东吴法学院法学系攻读。40年代末移居香港后,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