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文化教育  >> 正文

厦门非遗春仔花:丝线缠绕的爱与祝福(多图)(3)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陈磊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3 文创吸引新市场

  扎春仔花纯粹是一项手工活,过去,它是洪厝村民们农闲时贴补家用的必备手艺。闲来没事时,就拾起手上的活计,丝线在双手中变换,做成叠,做成箱,等待花贩子来敲门。“我8岁就开始学做春仔花,偷偷学做后拿去卖了当零花钱,一朵只卖几分钱,第一次就卖了2块钱,那可是我的‘第一桶金’。”洪晓瑜说,土生土长的洪厝姑娘,孩提和青春的时光里都伴随着春仔花的记忆,各个都是扎“春仔花”的高手。洪晓瑜现在每天能扎二三十朵春仔花,而她的妈妈、春仔花市级传承人洪素珍,虽然年事已高,但手指依然灵活,现在甚至闭着眼就能缠绕出传统简单形状的春仔花。

  传统的春仔花以百合、梅花、石榴等寓意美好的花型为主。洪晓瑜说,时代变化,有些人不喜欢把传统大红色的春仔花戴在头上,就改良技艺做了很多文创产品出来,比如蜻蜓形状的胸花、神似元宝的耳坠,甚至是书签、挂饰,还有既可以做胸针也可以做瓶插的样式。因洪厝村盛产胡萝卜,洪晓瑜还将春仔花缠绕出胡萝卜的形状。“现在很多人都流行穿汉服,我们还接了很多地区的汉服配饰订单,可以根据需求,也可以根据服饰颜色,定制一整套头饰,还有其他小首饰。”

  洪晓瑜说,凡是嫁进洪厝的外村姑娘,没几天也都学会了,嫁出去的洪厝姑娘,则把手艺也带到她所在的那个村。这延续上百年的春仔花手艺,就跟着洪厝村的姑娘们四散开来。

上一页 1 2345下一页
相关新闻
小文创的大匠心:两岸青年创意“焕新”千年古城扬州

扬州八音盒、淮扬美食伴手礼、文昌阁书签……经过7个多月的选拔,来自两岸的文创青年的设计作品7日在扬州集中展出。流转千年的扬州传统文化通过两岸“牵手”,以年轻人的视角焕然新生。 图为民众驻足观赏文创作品。 杨颜慈 摄   当晚,由扬州市委宣传部、扬州市台办等部门主办的苏台(扬州)青年文创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2019扬州·台湾文创设计大赛颁奖典礼拉开帷幕。...

惊艳福州!民间艺人剪出12米长《清明上河图》

12月6日,在福州举行的第三届中国(福州)世界遗产主题文化博览会上,来自甘肃定西的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旭正在专心创作。当天,她带来了巨幅长卷剪纸《清明上河图》。   这幅12米长50厘米宽的《清明上河图》,虽然是剪纸,但人物、建筑、广场、戏台等各式各样的场景跃然纸上。张旭告诉记者,这幅剪纸作品的创作只靠一把小剪刀,耗时达一年零七个月才完成。  ...

穿越到古代,你能考中状元吗?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2月6日电(记者 宋宇晟)“金榜题名”曾是无数古代读书人的奋斗目标。但如果真能穿越到古代,你能在科举考场中拿到什么样的成绩?能考中状元吗?   12月6日,由北京故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紫禁书院策划的“‘金榜题名’互动式展览”在北京开幕。 “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