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文化教育  >> 正文

厦博 | 游走于古典,创新于现代——厦博志愿者参观蔡氏漆线雕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厦门市博物馆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在厦门市博物馆馆藏精品文物展厅里,精美的瓷品、玉器、书画、青铜器散发着历史的柔和光晕,其中十三件漆线雕或坐,或卧,或横刀立马,或傲视群雄,尊尊形态各异,千姿百态,各种人物塑像上金丝缠结的甲胄闪着夺目的光芒,让人目眩神离,叹为观止。

这就是出自于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蔡水况先生之手的

陈元光圣王漆线雕塑像

以及十二件脱胎漆器漆线雕

漆线雕大师蔡水况

“养在深闺无人识,酒香也怕巷子深”,

蔡水况大师说要让更多的人

认识漆线雕,喜欢漆线雕。

正是因为这种博大而朴素的情怀,我们才能在厦门市博物馆看到蔡水况大师的精品杰作。在蔡氏漆线雕的张董邀请之下,在细雨中偶得凉快的夏日,厦门市博物馆志愿者团队一行三十人踏入了位于禾祥西路的蔡氏漆线雕旗舰店。

厦博志愿者团队踏入蔡氏漆线雕旗舰店

一进店,满室金碧辉煌,众人被各式各样的漆线雕作品,闪得睁不开眼。

接待我们的张董介绍,蔡氏漆线雕最早应用于神佛塑像的装饰,流传至今已三百余年了,是厦门十二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唯一民间手工艺精品,而最具代表性的蔡氏家族也经历了十三代传人,而且流传有序。

有姓名可考的蔡姓艺人可追溯于清嘉庆年间第8代传人蔡伍祥先生,传至第11代传人蔡文沛先生时,把位于马巷镇的作坊“西竹轩”迁到了厦门。蔡文沛先生摆脱了传统的桎梏,广收学生,公开绝技,并尝试用漆线雕来表现历史人物。

而第12代传人蔡水况先生不仅传承家学,在70年代初入鼓浪屿工艺美术学校手工艺人班进行美术培训,把现代美学引入了古老的漆线雕,使漆线雕人物结构比例更加合理,形态动作相互呼应,作品具有了很强的故事性。当时以佛像生存的漆线雕也面临生存危机,蔡水况大师大胆创新,把佛像上的各种漆线吉祥图案设计在蛋壳、瓷瓶、绘画等器物的表面上,1973年在广东省广交会一经推出即大获成功,从此这种新工艺逐渐成为了现代漆线雕的主流。这一创举,使得古老的技艺又焕发出了勃勃的生机。由此,蔡水况大师的艺术作品获得了业界的肯定。

他的经典作品

《还我河山》和《波月洞悟空降妖》

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蔡水况《还我河山》

 蔡水况《波月洞悟空降妖》

说起漆线雕的技艺,

始于妆佛,

包括造型雕塑、精底打磨、

漆线装饰、敷彩安金这四个部分。

一起来看看它的历史

唐     从唐代起,彩塑匠师们开始使用泥范来制作洞窟佛像人物身上的璎珞、串珠和花冠等装饰。

     宋代改进后的沥粉工艺就用特制工具将“泥子”作为凸起的线条,并组成图形,但相对线条较为简单,而漆线雕是在一个作品上用不同的线条,双股漆线、单股细线、单股粗线,或纵或横或斜或并排,或成连环圆片,或呈“S”形等,并有了浅浮雕和深浮雕之分,形成了线条的密集感,不得不说漆线雕是“妆佛”史上又一次的变革。

   明末清初这种工艺水平进一步提高,到清代中期已十分成熟, 而后的战乱到新中国成立,漆线雕技术虽然受到了影响,但蔡氏家族还是很好地传承下来。

现    1958年蔡文沛大师在《郑成功收复台湾》作品中,为泥塑彩绘贴金漆线雕工艺,综合运用了各种手法,如郑成功身上的铠甲就有“古钱窗甲、藤甲、桂花甲、鱼鳞甲”,旁边的老者衣袍则使用了“反拨”拔金工艺,更为重要的是领口装饰为“正把”拨金工艺。

随着蔡文沛大师1975年的离世,

这种“正把”拨金工艺

今日或已失传。

2006年,厦门漆线雕技艺被正式批准为

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上,就是我们的漆线雕的历史,您get到了吗?

所有的漆线雕都在对于胎骨造型的装饰,漆线雕传统的胎骨主是要泥胎和木胎。泥胎或木胎对环境的温度、湿度都有很高的要求,长年的保存中会出现干裂或变形现象,如何解决木坯、泥胎易开裂、易破碎、难保存的大难题呢?

蔡水况大师进入花甲之年后,深知只有大漆才能千秋不朽,他大胆放弃轻车熟路的木雕和泥塑,而采用脱胎漆器的传统工艺作为胎体,这解决了几百年来漆线雕的最大难题。从1985年至1996年十余载的岁月里,他闭门不出,呕心沥血创造了10余件(套)漆线雕艺术精品,现在厦门市博物馆展出。蔡水况大师可以说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漆线雕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和“漆线雕传统技艺国家级传承人第一人”!

 蔡水况作品《飞云浦》 

 蔡水况脱胎漆器漆线雕《叶公好龙》

蔡氏漆线雕的生产性保护始于厦门惟艺漆线雕艺术有限公司,张总讲到公司是由厦门市二轻集体企业联社控股,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和技艺传承人参股的现代混合制股份企业,独家经营蔡氏漆线雕(福建省著名商标)系列作品和产品,目前是全国漆线雕行业里唯一一家公有制控股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公司现有4名国家级以及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并于2008年6月建成了蔡氏漆线雕艺术馆和2010年9月创办了蔡氏漆线雕技艺传习所,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阶梯式的传承谱系。

生产性保护的支持,高端人才的加入,和蔡氏漆线雕第十三代传人成长起来,为漆线雕注入了新审美,新理念,现代漆线雕作品得到不断创新和发展,漆线雕画、各类脱胎漆器工艺品逐渐被创作出来,被大众市场所追捧。其中,《神武大元帅》被厦门2017年国家金砖会议定为赠送外国首脑的精美礼品,其精湛的制作工艺,浓郁的中国味道,被国外友人视为珍宝。

 庄南燕蔡超荣《神武大元帅》 

漆线雕画

在参观的最后,厦门惟艺漆线雕艺术有限公司的张董说,漆线雕真正在于线条之美,通过线条的盘、缠、结、绕、堆、叠等技巧塑造浮凸的传统精美图形,而蔡氏漆线雕是真正领略这种审美特质,而在创作中随心所欲地使用而达到线条之美的极高境界,装金填彩,金银交错又使得漆线雕富丽堂皇,成为中国家庭摆件中的奢侈品,也成为了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文化名片。

相关新闻
厦博 | “饮之太和•萧峰书画作品展”在厦门市博物馆开展

“饮之太和·萧峰书画作品展”7月2日在市博物馆书画厅开展。 本次展览集中展示了本市艺术家萧峰近20年来所创作的100多幅书法、绘画精品。现场还举办了收藏仪式,其草书作品《浙江晚渡怀古》被厦门市博物馆永久收藏,厦门市博物馆馆长 林元平 先生为其颁发了收藏证书。 萧峰浸淫艺道三十余年,自厦大中文系毕业后,到中央美术学院深造书画艺术创作,先后师从郭怡孮、张...

厦博 | 人杰地灵,闽派流芳——厦博志愿者诏安行

人杰地灵 闽派流芳 诏安,素有“书画之乡”的美誉。诏安书画源流可追溯至唐代,盛于明清。开元年间,“以书画入凤阁”的书法大家钟绍京首开诏安书画风气之先河,到清代逐步形成中国传统画派中的一支地方性流派——诏安画派。1993年11月,文化部群文司命名诏安县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 诏安画派风格突出,他们的作品注重笔墨淡雅性和情趣性,着色偏重赭石、花青...

厦博第三季趣味英语沙龙——带你领略博物馆之美

近年来,厦门市博物馆的外语讲解接待量迅速增长,为了更好地弘扬厦门历史传统文化,扩大厦博的国际知名度,增强讲解团队的英语讲解能力,提高口语沟通能力,了解英语讲解中的难点、重点问题,激发我馆讲解员和志愿者学习英语的热情,2019年7月6日,宣教部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趣味英语沙龙活动! 宣教部副主任彭维斌在博物馆大厅对参加英语沙龙活动的讲解员、志愿者、...

当萌娃遇上“茶文化里的活化石”……这个周末厦博玩嗨了!

7月14日上午, 厦门市博物馆大厅 宾客云集、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还有阵阵香气不断飘出...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里正在举办“擂茶飘香到鹭江——将乐擂茶文化展示活动”,这是厦门市博物馆目前正在展出的《窑火传薪——福建三明瓷器精品展》的展览配套活动。本次活动由将乐县人民政府、厦门市博物馆、海峡导报、将乐县文体和旅游局联合主办,由厦门市将乐商...

触摸历史脉搏,传承闽南文化!这个周末来厦博亲子研学吧!

对于家长而言 孩子的暑期生活尤为重要 今天要和谁在一起? 要去哪里? 要做什么? 和孩子一起 去一趟厦门博物馆 赴一场亲子研学之约 去看见、去尝试 去记住、去理解 做一个见多识广的弄潮儿 小小年纪 大大梦想 7月14日 厦门松柏幼儿园的孩子们 和爸爸妈妈来到厦门博物馆研学营 他们穿上文质彬彬的儒生服 变身小考生,开启登科之旅 小小身躯 大大能量 首先小考生们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