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5月21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崔晓旭 李效伟/文 吴晓平 常海军/图)2019年5月20日上午,“厦门活字典”、厦门地方史专家——洪卜仁因病辞世,享年91岁。
“洪老走好,愿您天堂安好,我们想念您”“一位令人尊敬的老厦门人,愿您一路走好,天堂没有病痛,来生再做鼓浪屿人!”“平凡的一生,谱写鹭岛诗篇的一生,受人敬佩的一生!”……洪老走了,厦门人集体哀悼。
厦门市图书馆“洪卜仁工作室”,书桌上堆满了书,很整齐。洪老常用的那个放大镜,还留在桌子上,旁边是剪刀、夹子、订书机,都是他的“标配”。
一切安好。只是在这里,再也看不到洪老的身影,再也听不到他给我们讲那过去的故事。
91岁高龄的他,和大家告别了。
愿天堂没有病痛,仍有文史。
沉痛悼念
洪老永远离开了我们
谁也不曾想到,一切来得那么突然——昨天上午,洪老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厦门文史沙龙”一贯由洪老主持,4月20日他第一次因病缺席。后来才知道,清明节那天,老人家因呼吸困难被120救护车送到市中医院。
这一次病情来得凶险——感冒引起肺炎,住院期间病情又一度加重转入ICU病房(重症监护病房),通过有创呼吸机进行呼吸支持,同时施行抗感染治疗。
住院期间,洪老意志坚强,积极配合治疗。5月7日,和病魔顽强抗争一个月后,洪老拔掉有创呼吸机,走出ICU病房,暂时脱离生命危险。
意识清醒时,洪老就问“什么时候能出院?外面有很多人在等”。他担心的是,手头未完成的工作。“我们有使用镇静药帮他减轻痛苦,但他意识清醒时就操心文史书稿的事。90多岁的人了,还在工作,让我们医护人员很敬佩。”市中医院医生回忆。
洪老的晚年一直在与病魔做斗争,身患前列腺癌,高血压、糖尿病缠身,还有多年的慢阻肺病史。2009年进行过肠道癌切除手术,术后没过一个月就开始工作。虽然眼睛患病几近失明,但他仍手持高倍放大镜看书、审稿、剪报。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这次,病魔还是夺走了洪老的生命,时间自此定格。
学识渊博
被称为“厦门的活字典”
在厦门,提到洪老,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和蔼可亲、温暖慈祥、细致耐心,是人们对洪老的评价。专家、学者,还有记者们遇到有关厦门文史或风俗典故会去请教他,洪老总是热情接待,答疑解惑。
走过90余载岁月,洪老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都在和文史打交道,对各种厦门文史和风俗典故信手拈来。因此,学识渊博的洪老有了很多“外号”——“厦门的活地图”、“厦门的活字典”、“厦门‘地保’”、“厦门变迁见证人”等等。
洪卜仁1928年6月16日出生,1937年搬到鼓浪屿。1944年,父亲因生意关系积劳成疾,洪卜仁停学。他当过记者、编辑,经营过文具店,也当过教师。1983年2月,开始担任厦门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直至退休。
退休后的洪老也没闲着,反而更忙了。忙厦门一些行业志书的编审;忙新书的撰写、编辑、出版;忙出席政府、政协、社科联、民盟、史志界的相关会议;忙在厦门市图书馆“洪卜仁工作室”培养地方史研究骨干、提供信息咨询、承接课题研究服务;忙赴新加坡、菲律宾及台北、金门等地参加学术活动。
鉴于其长达半个世纪以来从事政协文史工作所作出的突出贡献,1995年、2009年全国政协办公厅、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先后两次颁予洪卜仁荣誉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