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2月27日讯 据文汇报报道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可以在群里反馈吗?”“孩子课堂背诵的视频还能在群里分享吗?”开学第一周,沪上一所公办小学办公室里,几位年轻教师正在低声交流。
晚上,不少家长群里也“求救信息”不断:“今天的作业是什么,娃一点没记住,谁方便发一下?”“心里空落落的,总觉得娃没跟我说实话,等着明天上学挨批吧”……
日前,教育部在回应政协委员提案时表示,将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明确教师不得通过手机微信和QQ等方式布置作业,将批改作业的任务交给家长,避免出现“学校减负、社会减负、教师减负、家长增负”等现象。
据记者调查,新学期伊始,这项新规已在沪上不少中小学落实。切断了微信和QQ布置作业的渠道,有哪些新型App应用占据了家长们的手机?这些新式沟通软件,会不会让家长继续为了孩子的作业操碎心?而那些失去作业布置权的家长,其内心的掌控欲又将何处安放?
与其关注如何布置,不如关心布置了什么
取消微信布置作业的消息一经发布,有些家长坐不住了:“禁用微信发布作业,那么,改用邮箱或App布置作业,是否有点换汤不换药的味道?”“与其纠结老师如何布置作业,是不是更应该关心学校布置了怎样的作业呢?”
一年级学生家长唐女士对此也哭笑不得。她说:“我们家孩子用了整整两个星期才知道,上了小学意味着有回家作业。”去年9月,儿子韬韬进入了对口的公办小学。开学头几天,他一到家就习惯性地跑进房间摆弄乐高玩具。“我问他老师放学前有没有叮嘱什么,他都信誓旦旦地说‘什么都没有’,后来打电话问了班主任才知道,其实语文老师布置了一些口头作业,但儿子压根儿就没有‘作业’的概念,会写的字也不多,也无法把老师的要求抄下来。”
唐女士坦言,近几年上海提倡学生“零起点”入学,韬韬就是一个典型的“零起点”孩子——童年很快乐,课外班上得少,入学前“大字不识几个”。她认为,“手抄作业”是很多小学生要过的第一关,对于大多数小一新生和那些还不能主动记录回家作业的孩子来说,老师借助网络平台说明当日作业和一些注意事项,对于家长是一种有益提醒。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替代微信和QQ,不少家长的手机上都装有一些新型家校沟通软件,不少老师常用这样的软件来布置作业、与家长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