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1月14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朱黄)
白天,他在国企上班,是个认真踏实的工作者。业余生活他有着自己的充实方式。
当一些年轻人大谈“安于现状,平淡度日”时,这位中年大叔却笔耕不辍,写出了新高度。2019年伊始,江华的“处女作”《强起自我》,受到圈内人的关注。
这些故事和感悟有“鸡汤”,也有清晰的人生路标、咬牙向前的精神力量。他用指尖敲击流淌出来的文字,让天天挤着公交车满脑子“业绩”“房价”“工资”的人们的心底被莫名一击,莫名地涌上一股暖流,想起曾经感动过自己的一首歌,或一个已经藏进记忆里的人……
1
40万字,几乎站着写完
他叫江华,55岁,厦门某国企业务监管,对工作和生活有着长久的观察与思考。“国家和民族需要强盛,一个人也需要自强不息与时代合拍共进,而不落伍。自身过硬强起,才能为国家和民族强大做贡献。不仅自强,还善于与他人共强。”他把自己的思考沉淀付诸文字。
平时的工作忙得很,书是怎么变出来的?很少有人想得到,40万字的长篇大作,逐字逐句是用手机写出来的,几乎站着写完的。
“那段时间的写作是我业余生活的一件大事”,江华在写作期间,给自己定了这项倒计时赶时间的任务:吃饭时、走路时、买东西时、与朋友闲聊时想到什么便拿出手机写上几句;下班坐车回家写得投入错过几站才发现是常有的事;到了家的楼下,一站就是半小时、一小时不上楼,手机写完才回家;与朋友聚会吃饭,别人谈天说地,他不时离席拿出手机写得欢。
很多时候,江华是有沙发不坐,站着用手机写作。导报记者好奇地追问原由,江华总结说:一是站着或稍微走动,避免久坐对身体不益;二是站姿写作可以提升写作速度,快速聚焦重点,写作状态和心境反映到文字中,传递给读者,使叙述内容因“环境所迫”尽可能精炼,不拖拉不累赘,使读者与作者同频感受内容节奏。
江华说,平时工作之余,习惯思考问题,并善于过滤出“真东西”,不为表面左右,很多东西都早已在头脑里,只要想写,出手就写,自然流露很少间断,一气呵成。所以写此书之所以快,似乎别人不敢相信,四五个月写出四十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