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中学的学生在厦门市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体验插秧。(王翠霞 供图)
学生们在社会实践中成长。
台海网10月12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今年国庆节刚过,位于厦门竹坝农场的厦门市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便迎来节后第一批参与社会实践的客人。他们是来自厦门六中初一、初二的学生,在为期三天的活动中,他们将进行农业劳动、学习制作糕点、开展定向越野等素质拓展项目,他们将在这里学习学校和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
事实上,这只是厦门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生动缩影。厦门市通过不断加强学校与社会实践基地对接,积极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中小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据悉,自我市于2013年启动“校馆衔接”活动机制以来,像厦门市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这样的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目前共有51个,它们为全市未成年人参加社会实践、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便利条件。近日,记者从市文明办了解到,在原有的51个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基础上,我市将再新增25个社会实践基地。
社会实践基地是如何开展项目的,而师生和家长对此是如何评价的?记者对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了采访。
为何创建社会实践基地?
是培育时代新人的需要
是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
教育事业关乎国家发展!随着时代发展,教育事业同样需要与时俱进。在厦门一中老师刘建辉看来,现在的孩子不缺智育,都很聪明,缺的是人生观的培育,例如该做一个怎样的人。某种程度上,德育比智育更重要。而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正好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德育的平台和载体。
在市委文明办相关负责人看来,建立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正是我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启蒙教育、基础教育以及职业教育各领域。“培育时代新人的重中之重就是对未成年人的培养,社会实践基地的搭建为未成年人综合素质的养成提供了学校之外的平台。”市委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和在校智育培养方向不同,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开展项目涉及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多个方向。目前厦门的51个实践基地中有涉及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有科普教育基地,有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机构,还有一些社会综合实践基地等,这些基地从不同培育方向为中小学生德育培养提供支撑。
双十中学德育处副主任王翠霞认为,社会实践基地的课程对学生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培养是学校很难做到的,学生们回到学校之后,通过对社会实践成果展示和宣传,让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再次得到提升。事实上,这正体现了社会实践基地是与学校教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效载体,是沟通理论教育与客观实际的重要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