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大海·超旷澳头文化艺术季暨陈文令当代艺术展昨在澳头开幕
-本次艺术季将持续至12月底,全部免费向市民开放
科考码头雕塑展。(朱毅力张天骄摄)
台海网10月5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澳头渔港特色小镇闹热了一整天。怀远湖畔红砖古厝的燕尾脊屋檐下,昨日涌来了数千位宾客。这些慕名而来的人中,不少是海内外知名的艺术家。“陈文令”这个名字,成了昨日他们微信朋友圈里的热词。由翔安区委宣传部和新店镇人民政府主办的面朝大海·超旷澳头文化艺术季暨“有限与无限”陈文令当代艺术展昨天下午在翔安区新店镇澳头拉开帷幕。
国庆黄金周期间,大海之滨的澳头,洋溢着浓浓的文艺气息。此次文化艺术季以及陈文令当代艺术展的开启,不仅是翔安搭起的一场艺术盛筵,也是古老渔村与湾海小镇的一次坚定探索,更是他们用文化的力量,为当前在全区范围内铺开的乡村振兴推开的又一扇崭新的窗口。
维系乡愁 用艺术温暖故土
秋高气爽,站在澳头渔港特色小镇的制高点,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怀远湖周边的古厝群尽收眼底。午后的阳光,穿过湖畔空地上一处刚刚落成的建筑物墙体和屋顶透亮的玻璃,落在了一个个形态有些古怪的艺术品上。
除了钢筋骨架,未来澳头这个重要的艺术展览馆,几乎都是透明的,因而,艺术家们在为它取名时,一拍即合:“就叫超旷美术馆吧。”陈文令当代艺术展昨日也是在这种“包罗万象”中,紧紧地融入澳头各个角落散发出的文艺氛围。
说起陈文令,很多市民的第一反应,就是已经走红全国的“小红人”。十余年前,陈文令因为创作的《红色记忆》步入公众视野,同时也让厦门海滩那些惟妙惟肖的红色的孩子,变成了千千万万人记忆中不忘的童真。
与“小红人”一样,此次在澳头亮相的文艺作品,也以夸张的形态,把纷至沓来的参观者的眼睛吸引过来。昨日,他们一边围观,一边赞叹:“作品构想豪放不羁,但每一件都在精心诠释着生活的哲理。”
由于超旷美术馆的开放性,这些作品尽管大部分都放在室内,但其与澳头周边的景致,却似乎巧妙地镶嵌在一起。据悉,本次参展的作品,多数选自陈文令转居北京后创作的代表性作品,共展出36件雕塑与装置作品,其中还有一件高20米、长40米的巨型雕塑——共同体。除此之外,现场还展出了20件中小型的雕塑与装置,以及陈文令多年来的200余幅手稿、20多幅摄影作品和5幅书法作品,另外还有30几件重要的文献资料。
此次展览的策展人顾振清这样评论:陈文令的艺术是有限的自由、无限的想象,他是以独具一格的雕塑才华和空间造型能力而迈进国际当代艺术语境的中国艺术家之一。
和作品本身一样,在昨日开幕仪式前举办的“有限与无限”陈文令艺术研讨会上,艺术家们的点评对外人来说,显得有些抽象。不过,他们不约而同地说的一句话却戳中了人们的心弦——陈文令的每一件作品,都维系着他对厦门、对翔安、对澳头的深深乡愁。
人群中,陈文令本人一下子就能被认出来。戴着黑框眼镜的他,不仅有着艺术家特质,其面庞上变换的神情也总能映射出他对脚下这片土地深沉的爱。“厦门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在这里生活了整整18年,经历过很多挫折与磨砺。”回望过去的经历,陈文令眼里闪着泪花。事实上,他在中国艺术家界破土而出的展览,就是2001年在厦门海边展出的“红色记忆”系列作品展——“小红人”雕塑瞬间火遍中国,厦门成为陈文令艺术的发源地。
2004年,陈文令从厦门转居北京,14年后,带着上百件新创作品回归厦门办展。据称,这也是陈文令真正意义上在厦门第一次如此大规模的展览。
陈文令昨日说的频次最高的词,就是“感恩”。业内的艺术家们评价说,这次展览,是文令“远行之后的回归”“他在用艺术温暖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