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时任厦门华侨亚热带植物引种园主任的陈联合(左)陪同国侨办原副主任林一心参观引种园花卉展览室。 (引种园供图)
台海网8月21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绿荫环绕、鸟语花香,奇花异果争奇斗艳——厦门华侨亚热带植物引种园(以下简称“引种园”)坐落于鼓浪屿西南角,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的点点滴滴。因侨而生、因侨而荣,这座引种园与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更有着不可复制的华侨文化创办背景。
陈联合从印尼回国后,曾在厦门华侨亚热带植物引种园任职,一待就是12个年头。作为改革开放的亲历者、见证者,他与这座引种园有着怎样的不可不说的故事?引种园背后,又有哪些感人肺腑的华侨引种事迹?让我们跟随陈联合的思绪,穿越时光年轮,回顾那段历史。
爱国之心
侨胞凝心聚力 让引种园逐渐壮大
“引种园里的每棵引种植物都有‘侨’的身影,倾注了海外侨胞的无私爱国情……”谈到引种园,年逾古稀的陈联合言语中透着满满的感动。
上世纪50年代末,我国处在困难时期,农业歉收、粮油短缺、品种单一,急需高产优质的粮油作物良种,来发展农业经济和解决人民温饱问题。“许多华侨冒着生命危险,利用各种途径,支持家乡经济植物引种,有的从境外带回名贵苗木、种子,有的捐款盖玻璃温室,赠送拖拉机、电冰箱与仪器设备,都希望经济植物良种能尽快在家乡落地生长,帮助家乡人民渡过难关。”1959年3月,华侨引种试验场(引种园前身)应运而生,通过市侨联与东南亚等地侨胞建立了海外华侨引种联络网,海外侨胞凝心聚力,纷纷为引种园的创办积极出力。
海外侨胞的拳拳爱国之心,让引种园逐渐壮大。1977年1月,陈联合被调至引种园任技术员,负责引进海外优良的植物品种。也就是这段经历,让他亲眼见证了许多海外侨胞的爱国心,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一些曾经义无反顾支持引种园的老华侨相继过世,过世前都交代子女要关心引种园的发展,子女们也都遵从、继承老人的遗志,将这种精神代代相传下去,可以说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无名英雄。”
凝聚侨力
借助改革春风 园区面貌焕然一新
在陈联合看来,改革开放的春风更给复办后的引种园,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改革开放初期,在多方的重视之下,引种园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加强,先后新建两座玻璃温室和一座科研楼,园区面貌焕然一新。
“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了,我们引种的经济作物也从原来解决温饱的,慢慢转变为改善生活类作物。”乘着改革开放的时代东风,引种园恢复了华侨引种联络网工作。上世纪80年代中期,升任引种园主任的陈联合继续通过自己的海外亲属朋友引进良种,带领全园职工把引种园建成一个既是植物引种中心,又是具有热带、亚热带特色的植物公园的游览胜地,并多次接待中央、省、市领导到引种园参观考察。
在40年改革开放浪潮中,引种园逐步壮大,蜕变成集引种驯化、隔离检疫、示范栽培和开发利用研究等功能于一身的科研机构。那段与侨血肉相连的引种经历,如引种园的累累硕果、满目青翠一般,生生不息,昭示着后人。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华侨从海外引种驯化的粮、油、果、药、香、蔬、花等优良植物品种1000多种,引种园均无偿向社会推广。
说到改革开放为引种园带来的巨变,陈联合说,这正如《走进新时代》歌中所唱“改革开放富起来”,改革开放让华侨华人的心贴得更近了;特别是在21世纪的今天,在我国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进程中,“一带一路”的发展和广大海外华侨华人更是密不可分,凝侨心聚侨力,相信会吸引更多的海外华侨华人来厦考察投资。
【人物名片】
陈联合,汉族,籍贯福建安溪,印尼归侨,1944年1月出生,市侨联名誉主席;曾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政协副主席、市侨联主席、厦门华侨亚热带植物引种园主任。
【人物原声】
改革开放40年来厦门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归侨侨眷、海外侨胞的倾心参与和投入。华侨亚热带植物引种园见证了这40年的点点滴滴,引种园里的每棵引种植物都有“侨”的身影,倾注了“侨”的无私爱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