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主旋律”振民心
上个月22日晚,集美居民纪昌美专程带妻女到附近的嘉庚剧院观看音乐剧《生生不息》。全剧五幕、共23首流行歌曲通过多种音乐类型一一呈现,这让热爱音乐的纪昌美一家人超级喜欢。“嘉庚精神应该代代相传,这部音乐剧生动地讲述了集美学村的故事,弘扬嘉庚精神,正能量满满,带孩子来看很有意义。”纪昌美说。
紧扣时代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振奋民心,黄荣认为,这是厦门演艺精品能够走出去的第二法宝。
近年来,厦门本土文艺作品颇受本地市民及全国文艺界的认可。其中,音乐话剧《老宅》曾获福建省第25届戏剧会演剧目一等奖,《沉沉的厝里情》荣获文华优秀剧目奖、中国舞蹈“荷花奖”作品金奖等多个奖项,这两部精品在全国10个城市巡演时,每场演出的上座率为80%左右,出乎演职人员的意料;舞剧《繁·静》在第三届福建舞蹈“百合花奖”专业舞蹈大赛中获创作银奖,还获得首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舞蹈大赛的创作银奖;歌仔戏《渡台曲》曾获全省戏剧会演剧目一等奖。
厦门三部文艺作品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在全国位居前列。“厦门文艺作品不仅注重挖掘本土特色,还注重塑造作品的精神内核,因此作品能跟这个时代同呼吸共命运,能够传播正能量,传递向上精神。”黄荣说。
曾学文塑造的古道热肠的闽南阿婆“阿搭嫂”,使他获得了人生的第二座曹禺剧本奖奖杯。《阿搭嫂》是曾学文对举国热议的“老人该不该扶”的叩问,到哪里演出都非常受欢迎,被高度评价为“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的精品”。
如今,有一部分台湾人竟然罔顾日本对台湾殖民统治的事实,妄图割裂台湾与大陆的历史联结。“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再不发声,这段历史将来就是一本乱账。”出于学者的义愤,也出于对两岸关系的思考,曾学文将台湾抗日最壮丽的一页写成戏剧《大稻埕》,在“家文化”的母题背景下,为作品找到了精神立柱——乡土社会守护中国文化的力量,也就是中国人的精神筋骨。
同样地,厦门青年编剧林志杰创作的歌仔戏《渡台曲》反映了闽南先民“唐山过台湾”的曲折经历,故事的结局也契合了两岸当前的和平主旋律。而《沉沉的厝里情》则展现了闽南人的情怀和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