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厦大私立改国立,萨本栋校长(前排左三)与私立厦大校长林文庆(前排左四)等在移交仪式上合影。
厦大长汀办学期间,部分教师合影。
当时长汀县城全景,厦大校舍散落于长汀北山麓。
台海网12月22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96岁的厦门大学有八年不在厦门——抗战爆发后,1937年12月24日,厦大分批向长汀搬迁,在长汀坚持办学八年多后,于1946年回迁。
厦大内迁长汀办学的历史,只有八年,却被惦记80年。在烽火中办学的厦大,虽然条件异常艰苦,却光芒耀眼,其中的原因,在于其艰苦办学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和“身处逆境而正义必胜的信念”。
在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双一流”建设的时代,本周日,厦大将举行内迁长汀办学80周年纪念大会,将视线拉回到80年前,将那些曾经让厦大在艰难困苦中依然壮大发展的精神、底蕴激发出来,初心不改,坚定前行。
从今天起,本报连续推出报道,为您介绍厦大这段富有传奇的办学历史。
本版文/本报记者 佘 峥
通讯员 李 静
本版图/厦门大学提供
私立改国立
新校长上任第一件事
就是研究搬迁
现在看来,80年前的1937年,对于厦大来说,是某种意义上的“重生”。
厦大成立于1921年,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创办。陈嘉庚以“出卖大厦维持厦大”办学,直到1937年无力支持,决定将厦大无条件献给国家,厦大因此由私立改为国立。
这里有个插曲,胡适的助手胡颂平在《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记载说,在厦大首任国立校长甄选上,胡适曾是一个人选,不过,胡适谢绝了。闽籍作家许地山也曾是个人选,不过,他刚受聘于香港大学。
经过一番折腾,时任清华大学教授的萨本栋进入当时南京国民政府的视野。
时年35岁的萨本栋出生于福建闽侯,清华大学毕业,赴美留学后回国。萨本栋当时是学术上很有发展前途的教授。厦大校友总会副秘书长石慧霞的研究显示,萨本栋之所以答应出任厦大校长,是一种“英雄惺惺相惜”——他被陈嘉庚毁家兴学的精神所感动。不过,萨本栋提出两年期限,两年后,他要回清华当教授。可是,最后的结果是,他在厦大待了八年,付出健康代价,英年早逝。人们说,“陈嘉庚是毁家兴学,萨本栋则是舍身治校”,这是后话了。
1937年7月6日,萨本栋被任命为厦大校长;第二天,“七七”事变爆发。这位在抗战烽火中上任的校长,当年7月底抵达厦门,第一件事就是研究学校搬迁以躲避战火——厦门和福州是福建最早成为日本侵略者攻占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