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献给毕业生长达十多分钟的毕业寄语,让邹振东教授一夜之间成为“网红”。
6月19—20日,厦门大学在建南大会堂隆重举行四场2016届毕业典礼,欢送今年毕业的7627名毕业生。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邹振东作为其中一位导师代表,以自己幽默而抒情的演讲方式当作“礼物”,叙述了毕业季的离别感伤,同时强调作为厦大学子的荣誉感,包括进入社会后的人生道理。
他以身示范,给现场毕业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演讲课。这段视频上传网络后被疯狂转载,在新媒体的推波助澜之下,被称为今年毕业季“最红寄语”。
他的演讲全文被各大媒体争相刊发,演讲稿中的那句“不要随便叫一个陌生男人‘老公’”,更被不少媒体写入标题。
亦有媒体对此表达不同意见。《南方都市报》刊发作者署名麦嘈的文章,认为致辞“抒情过头,最缺乏的是作为教师和校友,从自身经验和人生细节出发的分享、反思与总结。它之所以走红,不是因为多么思想多么过人,而在于其中有若干‘金句’”,并认为邹振东的致辞“流于媚俗”。
面对外界的各种评论,邹振东表现淡定。他认为自己只是尽一位传播学教授的本分。
“每一次上课,我都把它当作一次传播。学生睡觉,就是传播失败;传播失败,就是教育失败。”邹振东近日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采访时称。
“网红”教授这样上课
上个世纪80年代,邹振东考入厦门大学中文系,后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他一直在厦门电视台(后改为厦门广播电视集团)任职,先后担任厦门电视台副台长、厦门卫视总监、集团副总编辑。
2014年,他离开工作多年的新闻岗位,成为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一名专职教授。尽管作为资深媒体人身份转入学界,但他时常戏称自己是“新教授”。
事实上,每次接到开课任务,邹振东都有一段时间持续地焦虑。
“我会反复问自己,这门课应该带给学生什么东西?我可以带给学生什么东西?学生会喜欢这门课吗?如果一门课只是转化为学生的学分、老师的工作量考评,我们为什么要浪费这么多时间在这里,一学期,十几周啊。如果是我自己开的选修课,我基本有些谱,接下来就是我的创作阶段。一门课就是一部作品,它的序曲在哪里,它的高潮在哪里?它的真正的矿藏在哪里?创作的快乐和痛苦,在一门课的酝酿中都可以体会到。如果是一门不是自己喜欢或擅长的必修课,痛苦的成分会更多,首先我要爱上它,如果我自己都不喜欢它,学生怎么会喜欢它?”邹振东对澎湃新闻记者说。
他希望自己每一门课都能达到“育人”之目的,并给学生带去帮助,而坚决不能容忍自己成为只教学生如何考试的教师。而作为一名传播学教授,他要求自己在上课时要用尽一切传播方法和手段,去予以实现。
入职厦大的第一堂课,他并没有为本科生开设专门针对新闻及广播电视专业的课程,而是开设了一门面向厦大全体学生的通识课——《影像的世界》。
由于他的名气和影响力,学生报名踊跃,原本只有180个名额,结果很快就被抢光了,他只好跟学校申请增加名额。
为了让这门课能符合传播学特点,他在授课内容设计和形式上都进行了大胆创新。
多年的电视从业经验派上用场,他将“影像的世界”作为一档独立运营的电视节目看待,首先导入CI(企业视觉形象识别系统)设计的理念,制作了课程的片头——这大概是大学第一个居然有片头的课程,并模拟电视台建制,将两百多名学生分成小组,完成学习任务……他希望让学生通过沉浸式体验,能对CI设计和新闻机构运作机制有着更加直观的认识。
“我的教学只有一个核心,首先让学生感受什么样的形式更能吸引观众,因为观众在电视节目中永远是核心;其次,让学生记住我的课。教传播的老师,讲的课学生还睡觉,我认为这是对本教授的一种侮辱。”邹振东开玩笑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