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地摊设套 专选老人下手
以上所述,还是古玩艺术品市场的“先行者”,大量后继者都是文物贩子从古玩城、旅游区甚至住宅小区、菜市场等地“招募”来的。
不少老年人热爱古玩艺术品,老年人时间宽裕,没事就喜欢到古玩城转悠,很容易就被“瞄”上成为目标。套近乎黏上以后,老年人一般就很有可能被骗子玩弄于股掌之中。有的文物贩子会在旅游区设套,骗取老年人的住宅地址、联系电话,以后就开始通过电话、邮寄等方式,给老人邮寄所谓的收藏品。这些所谓的收藏品一定都价值不菲,不少老人就此花光了半生积蓄。有的骗子甚至“打上门了”,就在住宅小区门口、菜市场摆摊设套,骗善良的老人上钩。
骗子想办法与老人“贴上身”的方法大同小异,以后的套路基本雷同,都是一件(套)收藏品,非常珍稀,目前低价出售,未来必定数倍甚至数十倍上涨,买到就是赚到。而且相同的戏码甚至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断重复,老人的积蓄就这样被骗走,甚至被骗光。
汇钱买假货银行警察拦不住
老人被文物骗子“洗脑”了以后,往往非常固执。到银行给骗子汇钱,银行工作人员都拦不住。警察上门做工作,老人认为民警外行不懂收藏。新闻记者来采访,老人予以拒绝。家人把老人的收藏品拿到有关部门鉴定,老人不相信鉴定结果。家人把专家请到家里来,老人认为是家人请来的“托”,直接把“同谋”轰出门去。
老人买藏品应走正规渠道
老人收藏古玩艺术品,总喜欢走“野路子”,到古玩城“海淘”,甚至路边摊贩都愿意相信。其实,老年人如果缺乏知识、经验,最好找正规渠道收买艺术品。例如正规的画廊、美术馆,定好“君子协定”,如假包退,一般都能够收到好东西。或者到拍卖行,可以到拍卖场上去举牌竞买,也可以平时找拍卖行协商购买,这样一般也都能够收买到真品。
再者,活到老学到老。痴迷收藏的老年人,还是要坚持学习,既要看书学习,更要在实践中加强学习积累经验,向收藏界一致肯定的藏家学习。当然,这里说的书是正规的书籍,不是近年来随处泛滥的所谓“大部头”。
其实,更加适合老人收藏的藏品,还是那些承载着丰富社会历史时代特征信息的藏品,例如布票粮票、邮票、火花、烟标、连环画、奇石、黑胶唱片……老年人经历了那些久远的时代,具有相关方面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对藏品的内涵的认识和诠释较为全面深刻,更加难得的是,还有很多亲身经历,很容易“玩”出良好的收藏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