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上世纪50年代 我国开始高考加分
我国是从上世纪50年代起实行高考加分政策,主要分为鼓励性加分及扶持性加分两大类。鼓励性加分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而扶持性加分主要是针对少数民族、烈士子女等特殊群体。
2014年,全国性加分项目共11项,其中鼓励类6项,扶持类5项。各省市加分分值从5分至20分不等。
【同步】
教育部出台文件规范自主招生,高校不得联考
“北约”“华约”明年“不约”
台海网(微博)12月18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记者 佘峥)教育部昨日也出台了规范高校自主招生的文件,要点是:自主招生在高考后进行;笔试科目不超过两门;大学不得联考,也不得向中学分配推荐名额。
换句话说,以往“北约”“华约”的自主招生考试联盟,或是北大、清华的校长推荐、领军计划等等,明年都将“寿终正寝”。
自主招生指的是高校提前高考举行考试,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考生尽管还要参加高考,但是,高考可获得加分,一般在一二十分,也有加60分。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首次明确明年自主招生的时间:即2月份高校发布招生简章;3月份,考生向高校提出申请,考生所在中学或原毕业中学、社会团体或专家个人等均可实名提供推荐材料并对其真实性负责。试点高校不得向中学分配推荐名额;4月份,高校审查资料;4月底,高校公布初审通过名单;6月10日到22日,高校考核。
《意见》说,考核由高校单独组织,不得采用联考方式或组织专门培训。如需笔试,考试科目原则上一门、不超过两门。考核过程须全程录像,专家名单和面试顺序由抽签随机确定。由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集体研究确定入选资格考生、专业及优惠分值。
入选考生高考成绩总分录取要求,原则上不应低于考生所在省(区、市)有关高校同批次同科类录取控制分数线。对学科特长或创新潜质特别突出的个别优秀考生,试点高校可提出破格录取申请。
本报教育类微信公众号“厦门招考”和“家有读书郎”(http://sz.xmnn.cn)的热点信息栏今日为您推送教育部的规范高考加分和自主招生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