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巴黎奥运会会徽,会徽是代表法国国家象征的玛丽安娜的脸庞
台海网7月29日讯(福建日报特派记者 肖榕)从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只是“男子美德庆典”“以女性的掌声作为奖赏”,到真正实现了“男女各占半边天”,这条路足足走了128年。
先要安利一部今年5月上映,目前豆瓣评分9.1的体育传记电影——《泳者之心》。主角是一位年轻的美国女孩特鲁迪·埃德勒,她在1926年成为第一位无辅助横渡凶险的英吉利海峡的女性。
提到这部片子是因为特鲁迪·埃德勒和奥运会有着一定的联系。《泳者之心》改编自历史上第一位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女性运动员特鲁迪·埃德勒的真实经历。
在1924年,特鲁迪·埃德勒参加过第二次在巴黎举行的奥运会游泳比赛。当年国际奥委会通过会议正式允许女性参加奥运会,本届奥运会参赛女运动员数量首次过百,占比达到4.4%。这个比例其实还不到5%,也就是每20个运动员中,只有1人是女性。
追溯历史,女性运动员首次参与国际体育竞赛同样是在巴黎——1900年在巴黎举行的第二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共有22名女运动员参加了网球、帆船、门球、马术和高尔夫5个项目的比赛,但她们的参赛并未得到国际奥委会的认可。
124年后,当巴黎第三次举办奥运会时,10500名参赛运动员中男女各为5250名,男女运动员的比例首次达到1∶1。而从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只是“男子美德庆典”“以女性的掌声作为奖赏”,到真正实现了“男女各占半边天”,这条路足足走了128年。这个过程中,巴黎都扮演了里程碑的角色。
再说些有点意思的知识:到目前为止,艺术体操是奥运会中唯一向男性关闭大门的项目,而在奥运会项目中唯一没有女选手参加的是古典式摔跤。在奥运会项目里,混合搭档的项目很多,但是只有马术真正实现了男女同场竞技。也就是说,马术比赛不分男女骑手,甚至不分公马母马。
作为奥运会的基础大项——体操运动诠释了力量与优雅之美,展示了“玩转”身体的技术与艺术。
128年的时间走到这里,女性可以展示其身体,展示其力量,展示其卓越的意志力,用同样的强者姿态竞技,可以和男性配合竞技。当她们踏上赛场,更多的她们会看到女性也可以和男性一样,勇敢去追寻自己的梦想。能够限制一个人的只有TA的灵魂,而不是性别。
除了人数比例首次达到1∶1,此次巴黎奥运会在男女平等上可谓是不遗余力——会徽是代表法国国家象征的玛丽安娜的脸庞;多个项目引入男女同台的混合项目……
根据赛程安排,在巴黎奥运会的最后一天,女子马拉松史无前例地被当成压轴戏,而提前一天进行的男子马拉松倒成了一场铺垫。
马拉松的起点,设在巴黎市政厅。1789年的10月5日,由大批妇女带头,一支群众大军从巴黎市政厅出发,徒步到凡尔赛宫,迫使国王路易十六签署了著名的《人权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