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向“新”攀高峰
改革让厦门在竞争中赢得了先机,也为厦门产业持续攀登发展高峰注入了活力。
6月的厦门骄阳似火,随处可见产业向“新”的蓬勃之势。
总投资120亿元的士兰集宏8英寸碳化硅功率器件芯片制造生产线项目开工,一期预计明年四季度试生产;被誉为全球“尼龙膜王”的中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厦门市和宁德时代深入合作的最新成果——电化学储能系统建设项目(一期)开工;位于同翔高新城(翔安片区)的“厦门天马光电子第8.6代新型显示面板生产线”和“天马新型显示技术研究院Micro-LED生产线”同步点亮……
在厦门的决策者看来,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根本。
日前,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北京召开,厦门一举斩获7项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总数创下历年之最。
厦门市三安集成电路有限公司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单位合作的“高能效超宽带氮化镓功率放大器关键技术及在5G通信产业化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目前相关产品已向国内外通信企业批量供货,单月出货量居全球前三。
“巨无霸”光彩夺目,“隐形冠军”层出不穷。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第八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厦门4家企业入选,总数累计达到18家,数量居全省首位。
2018年至今,汉印电子的热敏打印机芯产品连续5年全球销量第一;科之杰的聚羧酸减水剂,突破了国内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用特殊功能减水剂主要由国外品牌供应的局面;优迅10G芯片组已成为光收发IC领域的主流,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首位、全球前三……
数据显示,目前厦门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占制造业投资比重达61.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2%,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超42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5家。
在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平板显示等产业的20多个细分领域,厦门有超过60家科技型企业和高校院所的近百项技术或产品处于全国、全球领先水平,部分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第一乃至全球第一。
以“新”提“质”,厦门持续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打开科技创新引领动能转换的新局面,科技创新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性提升,发生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厦门位列全球“科技集群”第80位、“科技强度”第81位。
向新而行,向高攀登,向上飞跃,作为经济特区的厦门,正结合城市实际,构建动能持续、梯次发展的“4+4+6”现代化产业体系,绘就聚势谋远的产业发展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