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时政要闻  >> 正文

推广筼筜湖治理经验 共绘美丽中国新画卷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光明日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光明论坛】

  从污水横流、鱼虾绝迹,到水清岸绿、白鹭嬉戏;从人人掩鼻的“臭水湖”到生意盎然的“城市会客厅”——筼筜湖的蝶变,彰显着厦门树牢“生态立市”之志的坚定决心,记录着高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实步伐。“筼筜湖何时不再黑臭?”1988年,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期间,面对人民群众的呼声,创造性提出“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20字方针,拉开了筼筜湖综合治理序幕。30多年来,厦门“一张蓝图绘到底”,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探索出一条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促进人海和谐的生态文明实践路径,勾勒出一幅美丽中国的“厦门画卷”,谱写出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和谐乐章。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加强高品质生态环境建设,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等重要文件的出台,为生态文明建设筑牢制度基础。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已经成为这一矛盾的重要方面。让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幸福生活的组成部分,就要让人们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得到实惠,拥有良好生态环境,保障身体健康,实现生产力发展、人民幸福、生态美好三者的协调并进,让广大人民群众切实感受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

  高品质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基本内容。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我们党的宗旨所在。遥想1992年,筼筜湖上迎来一场久违的龙舟赛。厦门市民聚集在筼筜湖两岸,不仅为比赛欢呼,更为筼筜湖的治理成效鼓掌。近年来,我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满足人民群众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任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一方面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真正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态权益。另一方面要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新和变化入手,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内生动力,推动全民持续提升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自觉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广泛参与到环境整治、保护生态实践中,让乐享绿色生活、保护生态环境成为社会新风尚。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始终把美丽中国建设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穿生态文明建设过程,在实践中加深对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认识。要坚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着力推进美丽蓝天、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美丽山川建设,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美丽省份、美丽城市、美丽乡村,把优美的生态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公共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未来,让我们携手奋进、砥砺前行,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不断探索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共同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不断开创美丽中国建设新局面,一起徜徉在天蓝云白、河清岸绿的美景之中,同心协力描绘美丽中国新画卷。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杨茹玮)

相关新闻
“中国推动生态文明发展的许多做法鼓舞人心”

“我曾多次到访中国福建厦门,那里的景色非常迷人。在我看来,厦门是一座追求人与海洋和谐共生的花园城市。”联合国秘书长海洋事务特使彼得·汤姆森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2005年10月,厦门首次举办“厦门国际海洋城市论坛”,与会代表共同签署了关于全球可持续发展合作的《厦门宣言》,并一致提议在厦门定期举办“国际海洋周”活动。从2007年起,“厦门...

“中国的生态治理具有长远眼光和宏大视野”

筼筜湖综合治理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发端,福建厦门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实践地。福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画卷,吸引越来越多国际人士迁居生活;中国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吸引越来越多国际人士关注研究。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

昔日“臭水湖”蝶变“城市会客厅”,来听听亲历者怎么说

生态兴则文明兴。在厦门,筼筜湖因环境优美被誉为“城市会客厅”。但三十多年前,这里曾一度成为让人望而却步的“臭水湖”。是什么让一片“死水”焕发“生机”?让我们走进筼筜湖,见证一则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故事。 来源:人民日报国际

鹭岛蝶变 厦门实践【组图】

厦门环东滨海旅游浪漫线。 厦门市委宣传部供图 筼筜湖畔的白鹭。 人民网记者 陈 博摄 厦门环东滨海旅游浪漫线丁坝上的游客。 人民网记者 陈 博摄 厦门五缘湾湿地公园及周边景观。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摄 鼓浪屿。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摄 清洁工人在厦门西堤海上环卫码头附近清理海漂垃...

厦门筼筜湖生态修复的实践及其启示

  厦门筼筜湖位于厦门岛西部,与西海域紧密相连,因筼筜港被人工筑堤造地演变而来。历史上筼筜港海产丰富,港内入夜后渔火如繁星,清乾隆年间就有“筼筜渔火”之美誉。有文献记载,1938年,筼筜港面积约有9.01平方公里。   然而,20世纪70年代,一道1700米长的堤坝在港口西部建起,筼筜港彻底消失,变为面积只有1.6平方公里的城市内湖——筼筜湖,失去了与海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