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2月1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陈金龙 通讯员 陈胤蓉)近日,厦门市住房和建设局组织专家对建设科技计划项目“装配模壳钢筋混凝土结构研究”进行验收。针对当前装配式建筑在投资、设计、施工、运维全过程中的实际困难,该项目研发单位厦门大学研究团队进行了深入研究,“对症下药”提出了装配桁架钢筋笼挂模现浇混凝土施工新技术。
据介绍,新技术可显著提高建筑安全质量与施工效率,降低造价,节省工期。通过增加少量结构配筋换取现场免支模免支撑施工,将传统现浇工法需要20人同时作业搭架、支模、绑钢筋、浇筑、拆模等工作,减少为2~4名钢筋技工在专用设备上完成所有钢筋笼及挂模制做,现场用轻型吊车吊装,完成商品混凝土浇筑即可。新技术实现了钢筋笼与模壳的工业化生产和轻量化吊装。与已有预制装配式PC相比,筋模预制件在工厂或工地现场均可加工,不需要投资建厂,预制构件重量仅为同尺寸PC构件的10%以内。
据悉,该项目的柱梁板构件钢筋笼套模预制可不占关键线路工期,现场只有吊装与柱混凝土龄期用时,在“梁密支”的技术支撑下,工期尚可再缩短。另外,该项目提出的装配钢筋笼与模壳、免支撑、浇筑混凝土轻型装配施工新技术,实现了钢筋混凝土工程中的免现场支模、免支撑新突破。专家认为,该装配式建筑技术具有一定的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