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1月13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陈芹)根据厦门市发布的《进一步推进“厕所革命”工作方案》要求,城市街道步行15分钟就要设有一座公厕,但市政协民建界别委员在实际调研中发现,市区部分路段整条街道连一座公厕都没有配置,亟需加强完善公厕设施。
对此,民建界别在市两会上提交《关于深化厦门市公厕行业市场化改革、推广共建共治共享服务的建议》,建议补齐公共厕所设置布局短板,改革公厕建、管、维思路,进一步推进“厕所革命”,解决市民群众“如厕难题”。
根据国家住建部有关要求:一般城市建成区每平方公里保有3—5座公厕,二类以上公厕达到65%;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建成区每平方公里保有4—7座公厕,二类以上公厕达到75%。以厦门市岛内面积160平方公里计算,须设有800座公厕,然而目前岛内公厕数量仅200多座。建议提出,要排查现有公厕设置不足的区域和短板,因地制宜提出配齐补强的方案,同时建议采用政府购买“产品+服务”模式,在城市地铁站点出口的绿化边上、城区主干道公交站点沿线、天桥底下、街边公园、社区公共部位设置钢结构小型环保厕所,有效提高城区公厕密度。
2022年11月,厦门市卫生间协会、湖里区枋湖南社区和爱心企业在公厕的管理间共建共享“劳动者驿站”,收到一线劳动者好评和市民点赞。民建界别建议在全市推广该做法,将公厕管理间改造为环卫工人休息屋,同时探讨打破现有的建设模式,发动和吸引社会爱心企业和相关机构来参与公厕的投入与建设。